English

奏响科学与和谐的时代强音

2006-04-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国圣 郭丽君 我有话说
伟大实践,创造了伟大的三峡移民精神。三峡移民精神体现的“顾全大局的爱国精神,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和艰苦创业的拼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是追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科学发展的生动典范。

开发性移民实现

由贫困走向富裕的战略大转移

三峡库区属全国生态环境极度脆弱区、地质灾害重发区和人口分布高密区,生态环境的人口承载量趋于警戒水平。由于自然条件较差,这一区域一直是我国成片贫困地区之一。

为了破解三峡工程百万移民这道世界级难题,党中央国务院在总结中外移民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开发性移民”的方针,即“以移民促发展,以发展促移民”。这标志着中国水库移民还建和安置在指导思想、方针和相关政策以及在移民的实践方式、方法和途径上的重大创新。

在移民实践中,坚持通过多种方式安置农村移民,强调本地安置与异地安置、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政府安置与自找门路安置相结合,尤其是引导和鼓励更多的农村移民外迁安置。在安置农村移民过程中,坚持以土为本、以大农业为基础,努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为移民安稳致富创造有利条件。

外迁移民的生产生活状况,充分证明了中央开发性移民决策的战略眼光。重庆市委宣传部赴上海、江西、山东、福建、安徽、江苏等地调研时,外迁移民普遍反映,迁入地条件明显比老家好,交通便利、信息通畅,教育发达,劳动强度降低,收入大幅增加。生活在江西省永修县虬津镇虬津村的三峡移民们说,安置地的土地回报是老家的2―3倍。他们说:“只要勤劳肯干,不愁没有回报,不愁没有好日子。”

一库净水映照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新三峡

三峡工程蓄水以来,外界担心的库区水质下降的情况并未出现。一库净水是库区移民留给新三峡的最宝贵财富。

在库区企业迁建过程中,中央和库区省市按照“扶优扶强一批、关闭破产一批、发展壮大一批”的思路,把企业迁建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不搞原样复制和污染源再造,关破落后企业,改造传统产业。对污染严重、产品无市场和资不抵债的国有和集体企业,坚决实施关闭和破产。培育和发展优势企业,通过对口支援和库区资产重组,培育库区支柱产业,不断提升库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以形成库区经济的增长点。目前,三峡重庆库区已对800余家企业实施关闭破产,200余家企业选择了有市场、有效益的项目,通过组合搬迁培育为库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在推进百万移民的同时,中央提出了把三峡库区建成“国家级生态经济区”的战略规划,库区相继建立了“国家级星火密集区”、“社会发展试验区”、“技术创新试点区”。

长期制约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设施瓶颈,也在移民过程中被逐步突破。移民迁建10余年中,对库区基础设施的投入,数倍于过去几十年的总和。万州、涪陵、忠县、云阳等长江大桥,五桥机场,达万铁路,渝长、长涪高速公路等建成使用,使库区落后的交通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10余年来,重庆库区移民区县(自治县、市)国内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等指标始终保持了两位数增长,是历史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二期蓄水涉及的10余个区县,固定资产投资较蓄水前增长了10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近年来年均增长17.74%。

对口支援奏响区域协作发展的时代交响

万众一心、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在三峡工程移民中,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下,中央和国家29个部委、20个省市对口支援库区,形成了全社会、全方位、多形式支援库区移民开发和安置的生动局面。对口支援省市和部委识大体、顾大局,争相为三峡工程作贡献的协作精神,既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生动体现,也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正是这种凝聚力和优越性,成为我们破解百万移民这个世界级难题的强大精神力量。

自党中央、国务院1992年创造性地提出并实施“对口支援三峡”战略以来,中央有关部门和各省区市采取多种形式,从教育、科技、人才、管理、信息、资金、物资等方面,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安置。对口支援立足于把库区的资源、资金、劳务、市场、政策优势与对口支援省市区的品牌、技术、管理优势结合起来,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形成了对口支援双方“双赢”的新机制。根据国务院三建委的统计,三峡库区已获得来自全国各地的对口支持资金160多亿元,有力地推动了库区移民的安置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如今,由兄弟省(区)市援建的辽宁路、宁波路、黑龙江路、福建大街、广东大道、上海大道等数不胜数,成了三峡库区一道独特的风景。各对口支援省(区)市还无一例外地在三峡库区援建了希望学校、医院、图书馆等一大批公益性项目。一条条大道,一幢幢高楼,都成为全国人民支援三峡移民工程的有力见证,成为中华民族团结协作精神的最好象征。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