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整村推进:真扶贫,扶真贫

2006-04-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何平 我有话说

披檐、白墙、青瓦的川北民居分外显眼,村道公路边的翠冠梨树吐露洁白的梨花,家家户户养殖獭兔,吃上了自来水。这是记者日前在四川省仪陇县柴井乡黄氏祠村采访时看到的情形。这里的乡亲很热情,听说村里来了客人,他们围着你,向你介绍村里这一年来的变化,还争着邀请你去家里坐坐,脸上洋溢的幸福给你留下很深的印象。

整村推进符合扶贫实际

柴井乡黄氏祠村辖10个村民小组,有302户农户,总人口1198人。整村推进扶贫试点工作启动前,是典型“人畜缺水喝,农民收入少,灾情年年多”的贫困村。去年7月试点以来,该村实行农村社区整体建设,从解决村民饮水问题入手,建成集中供水站10处、打机井57口,修建村组公路、沼气池,发展养獭兔、养猪、水果种植等产业,增加村民收入。

仪陇县实施的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改变了过去发放扶贫资金的简单做法。以黄氏祠村为例,过去扶贫就是逢年过节给贫困户送300元钱,现在则是以项目扶持为主,还进行种养业和劳务技能培训,让农民掌握实用技术,村民们说这是真扶贫。

黄万金家院外水泥村路干净整洁,屋里屋外收拾得井井有条,沼气用来照明、做饭,方便、清洁又节约。他告诉记者:“自来水到了户,煮饭烧沼气,水冲式厕所,水泥路通到组,家家户户发展起了小果园,这样的日子真让我们老百姓高兴。”在黄氏祠村,黄万金这样的家庭占绝大多数。驻村干部曹芯茗对整村推进的扶贫工作有着自己的体会:“扶贫瞄准贫困户,解决了村民饮水、行路的困难,还让村民实实在在增加了收入,全村37户贫困户已有32户脱了贫。”

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是将国际上流行的贫困社区综合发展方法运用于我国实践的一种扶贫方式。上世纪90年代末,甘肃省借鉴世界银行项目经验,率先在全省200个贫困村进行试点,以村为单位制定综合发展计划,一次性集中投入,解决基础设施、社会服务和农户增收等问题,效果显著。

据国务院扶贫办3月28日公布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中期评估结果显示,我国已有4.51万个贫困村完成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规划。

扶贫确保贫困户受益

在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工作中,仪陇县把低收入群体作为帮扶的主要对象,确保真正的贫困户得益。为了做到扶真贫,贫困户的确定要经村民大会投票选举,这是记者在仪陇采访时印象最深的一件事。

黄氏祠村村委会主任王进财介绍了该村民主评定贫困户的过程,先由村组代表提出近60户贫困户的名单,经过村民大会投票评定出18户特困户和19户低收入贫困户,评定结果张榜公示。“以前的贫困户都是村里定的,难免会有照顾不到的贫困户,现在改由村民来选,贫困户就都能享受到国家的政策了。”王进财说。

黄氏祠村8组村民黄万强长期因病致贫,因为两个孩子上学,2004年欠下12000多元债务无力偿还。如果按照过去评定贫困户的做法,他怎么也评不上。去年,黄氏祠村村民大会选举他为村里的贫困户,并确定了由主管副县长结对帮扶。通过培训,他学会了砖工技术,去年打散工挣回8000多元;妻子学会养猪养兔技术,2005年出栏生猪6头,獭兔55只,收入6000多元,加上土地收益,不仅还清了债,还盈余了3000多元,仅用一年就实现了脱贫。他激动地对记者说:“脱贫全靠党的政策好。”

实践证明,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是在贫困地区建设新农村的好形式、好抓手、好平台。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坚说:“好形式表现在,这种方式能够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好抓手表现在,它看得见、摸得着,能够突出重点;好平台表现在,它能够把各方面的力量整合起来,集中起来。”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