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通讯员潘春雄记者樊云芳、王晓樱)3月初,海南省的审计利剑,直指省内各级医院的财务收支和医药收费情况――因为这方面的问题已经直接影响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成为老百姓关心的社会热点之一。
“群众关心的就是审计关注的”――这是海南审计机关提出的新理念“民本审计观”。贯彻“
早在2004年8月,海南省审计厅厅长符兴,与网民进行了一次“面对面”对话,网民对教育乱收费提出了尖锐的批评,此后不久,“教育收费”就作为一个“民本审计”项目被推出台。2005年上半年,全省审计机关对省直属及22个市、县(区)的208所中小学,进行了审计调查。《审计调查报告》公布于“海南日报”:208所中小学一年收取各种违规资金达6668万元。
该项审计有力地促进了教育系统的规范管理。80%被挤占挪用的教育专项资金迅速“物归原主”;定安县第一小学等乱收费资金,全部退还给学生家长。12个中小学校长受到了免职处分。
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审计事项和审计对象,“敢于说‘不’和善于说‘是’相结合,”――这是海南审计理念的另一个创新点。
2005年7月,海南省人大审计工作报告向社会全文公布,《报告》一改往年只讲问题不讲成绩的惯例,根据审计掌握的资料,透析预算执行、财经秩序等状况,首先肯定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是本省1994年以来最好的一年;审计结论执行情况也是最好的一年。既肯定成绩,又坚持披露问题的主旨,《报告》共8000多字,其中用了近6000字的篇幅,从八个方面披露了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与往年的报告相比,该《报告》披露问题的力度更大,涉及面更广,共有34个部门、单位和9个市县被点名,54个典型案例被直接披露。《报告》传递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信息:不管是谁,不管是哪个单位,违规违纪都要被曝光,都要受到监督和追究。这是审计公开的必然走势。
海南省“审计体检论”的理念,强调“有病治病、无病预防”,重在警示、整改和规范,为被审计单位当好“保健医生”。体现到具体工作中,即审计工作提前介入、全程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使审计监督切实起到“防范”作用。
长期以来,投资审计是海南省的“短腿”。从2003年开始,海南审计“关口前移”,将投资审计作为遏制腐败的重要切入点,先后开展了对保亭毛拉洞工程、海口美兰机场、海文高速公路、琼州大桥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审计。光是2004年,全省就完成审计项目49个,涉及投资总额35亿元,核减工程款2亿多元,为政府节约了大量资金。
由于审计部门总是“揭”别人的“短”,往往跟被审计单位“剑拔弩张”。但在海南,审计创新带来了新效应,即审计监督的力度一年比一年加强,审计环境也在同步优化。未审先改、边审边改、全面整改,已成为海南审计整改工作的“三部曲”。
譬如2004年底省审计厅对全省162家省直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了审计调查。在审计调查前,大多数单位积极组织自查,自查出违纪违规金额6545万元,提出整改措施49条,主动纠正违纪违规金额4029万元,占违纪违规金额的62%。2005年3月初,海南省审计厅对省司法厅主要领导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审计未结束,整改率就已达到90%。
今年一月下旬,国家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一行来琼考察。他们轻车简从,先后深入到海口、三亚、琼海、保亭、陵水等市县,就地方审计工作进行了为期六天的调研。李金华认为海南审计工作中的创新理念与做法,既体现了审计工作“围绕发展,服务大局”的指导思想,又更加体现了人性化的色彩;既揭露了问题,又坚持两点论,并从体制上,机制上查找原因;既查处了少数严重违规违法的人,又保护了广大干部,使审计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和谐社会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