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应提倡文明祭扫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扫墓是中国的文化传统,为表达哀思之情,人们大都以焚香、烧纸钱、放鞭炮等传统方式到陵园或公墓祭扫。笔者以为,这种祭扫形式应该改改,因为一来春季干燥,风也多,如果不小心会点燃周边的杂草与树木,极易引发火
山东阳信李树坤
农村人情越来越贵令人忧
前几天,朋友给一个远房亲戚的孩子过“百岁”。他苦不堪言地说,现在农村的人情越来越“贵”,原来亲戚的孩子过生日送五元十元的就不少了,现在不行了,十元二十元都拿不出手了,动辄三五十元,这对普通农民是一种很大的负担。朋友的话给了笔者很大震惊,如今,无论是孩子生日还是满月都要摆上几桌,叫来亲戚朋友,八竿子够不着的都送个信,说白了就是图热闹、要礼钱。中华民族是文化礼仪之邦,讲究礼尚往来,正常的人情往来是必要的,但如果发展成为一种负担,就变成畸形开销了。因此,非常有必要提倡节约,尤其是农村干部要带头破陋习,以身作则,帮助农民减轻负担。
河北献县魏彩云魏国
《七剑下天山》硬伤多
电视版《七剑下天山》中那优美的画面和雄浑的音乐确实给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但笔者看过之后,觉得其中的许多硬伤,使这部电视剧大打了折扣。不说把楚昭南由一个坏人变成了一个重情重义的好人改编得太过分了,不说那拍摄基地里刚栽下却还绑着草绳的小樟树太显眼,也不说那满地乱飞树叶而近在咫尺的柳树却纹丝不动的场景处处可见,单说那穆郎称刘郁芳为“老师”,以及杨云聪说“到那个地方有几个小时的路程”这样的话,就显然于事实很不相符。还有字幕中出现“紫金(禁)城”、“家仇没了解(结)”、“过了这条(座)桥”、“依(宜)早不依(宜)迟”等等这样的错别字,就更让人无法忍受了。
江西泰和黄金明
不该如此“陪读”
近日,笔者看到一则报道,说某市重点中学周边出现了一股“陪读”风,在学校周围的出租房里,住的几乎都是该校来自农村的高三学生,而且绝大多数都有家长陪着,或是母亲,或是奶奶,她们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孩子的起居,洗衣做饭、嘘寒问暖。诚然,高三阶段很关键,时间紧、复习任务重,学生有压力不言而喻;还有农村家长期盼子女能考个好学校从此跳出“农门”而尽自己所能给孩子创造好的备考环境,此种心情也能理解。然而,家长们的如此陪读之举,一会使孩子有种依赖感,二也不利于农村家庭的春耕生产,三还会给孩子增添无形压力。笔者认为,如此“陪读”实在是不可取。
江西大余冯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