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神舟五号”、“神舟六号”飞船的升空,中国航天这一品牌迅速获得世界范围的认同和赞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作为新中国自主筹建的第一批航空航天类高等院校,这个名字也为人们所熟知。在半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该校是靠什么一步步实现跨越式发展,进而在当今如此激烈的人才竞争和教育竞争的环境中保持自己的领
南航人给出的答案是:“特色”――以特色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以特色树品牌。
特色之一:科学定位,实现跨越发展
据介绍,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成立于1952年,是应抗美援朝的迫切需要建立的我国首批航空院校之一。在54年的发展历程中,该校主要经历了两大阶段,即创业阶段以及转型阶段。1952-1977年是南航大的创业时期,从1978年开始,学校就进入了转型时期,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从教学型院校向教学科研型院校的转型。从1978年国务院确定南航大为全国重点大学开始,该校于1981年成为首批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1996年跨进国家“211工程”建设行列,2000年设立了研究生院。二是从单一的工科院校向以工为主、理工结合的多科型大学转型。1993年,国家批准学校更名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年底,该校基本形成了理工结合的多学科布局结构。三是从教学科研型大学向研究型大学转型。该校从2000年设立研究生院,这个转变目前仍在进行之中。
在这两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迈出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四大步:学校经历了从专科到本科,从一般院校到全国重点大学,从教学型到教学科研型,从单一的工科院校到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多科性大学这样跨越式的发展历程,被誉为我国发展最快的高校之一。建校五十多年来,南航大从最初的航空工业专科学校,发展到具有航空、航天、民航“三航”特色的,以工为主,工、管、理、经、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
特色之二:立足“三航”,办出学科特色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之间的竞争也越发激烈,“以特色求生存”是南航人提出的口号。
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民航事业对人才和科技的需求日益增大,而民航教育仍然十分薄弱。看到这一局面,该校依托航空航天学科的专业优势,积极发展民航学科,于1993年创办民航专业并于当年向民航企事业输送急需的毕业生。12年来,南航大民航学科专业迅速发展,已经设有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四个博士点和两个硕士点,并设有“交通运输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000年,又针对因我国快速发展对飞行技术人员需求旺盛的态势,该校创办了飞行技术专业,成为我国民航事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
在发展民航的同时,南航大也没有忽略自身航空航天专业的发展。学校加强了航空航天工程中的“气动、结构、动力、控制”四大主干学科建设,以相应的风洞、结构实验设备、发动机实验台、三自由度陀螺平台、自动控制转台、航空变频电源、无人驾驶靶机等工程项目为“抓手”,其中风洞、气源等在国内率先研制,取得了一批国内一流的研究成果。学校“交通运输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电力电子技术”、“汽车摩托车”、“信息工程”等学科迅速发展。这些举措推动了“航空、航天、民航”的“三航”学科专业特色快速形成与发展。
特色之三:面向实践,培养高质量人才
怎样培养适应市场要求的毕业生成为南航人关注的大事。面对当今许多大学生眼高手低、动手能力差的状况,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把“学以致用”作为培养人才的理念。该校建构了涵盖“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过程体系、实践教学环境体系、实践教学管理与评价体系”的综合实践教学体系。
在专业教学计划中,南航大充分保证实践教育课程及其课时数,抓好包括认知实习、工程训练、实验教学、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创新活动等实践教学环节。同时,该校还加强了综合性、设计性实践教学,自主性实验,探究性实验,加强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充分调动实践教学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据了解,“十五”期间,该校共投入9700万元,建立了基础教学基地、专业实验室、实验中心、开放性实验室、现代工程训练中心、以及科技活动创新基地等。
同时,南航大在毕业设计中实行“总师制”,设立了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每年拨出专款资助大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制定了相应的科技创新制作成果验收、成绩认定和学分替换办法。
这些措施很快取得了回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学生先后获第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团体“优胜奖杯”、全国未来飞行器设计大赛专业组一等奖、第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全国首届高台无动力飞机大赛一等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