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春暖花开,龙腾虎跃。记者行走三湘大地,欣赏一幕幕农村文化活动场景,感受浓浓的乡土文化气息,心旷神怡。湖南省通过送文化下乡,建立农村文化设施和网络等有效手段构建和谐新农村,取得实质性进展。
农村与城市存在巨大的文化落差,前几年湖南的一项调查显示:90%的农民只有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一些有识之士大声呼吁要重视农村文化建设。湖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蒋建国指出:我们的文化不能只是精英文化、白领文化,以人为本不能只是以城里人为本、以有钱人为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探索新思路、培育新农民、树立新风尚、发展新文化”,千方百计把农村的文化搞上去。
2001年和2002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先后在岳阳和株洲召开全省农村文化工作、基层文化建设工作会议。省委省政府领导发出动员令:通过各种手段,彻底改变农村落后的文化面貌,要让几千万农民成为占有先进文化的新一代农民。
沿着“送”与“建”两条路线,一系列重大举措出台。
送――为农民送理论、送法律政策、送文化、送科技、送卫生,把“五下乡”活动作为向农民输送文化的主渠道。为了强化这条渠道,省委省政府把“五下乡”作为一项重要工作,要求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全省“三农”工作的总体安排,纳入加强党的建设、转变干部作风的工作部署。据统计,从2004年10月至今,全省送理论、法律政策下乡8000余次,发送普法资料近800万册;送图书下乡1000万册,建设村级文体活动室9200个,送戏下乡62700场,送电影下乡15万多场,文化工作者下乡17万人次;送科技资料1000万余份,举办培训班34000次,培训农民540万名。
为了让“送文化”形成良好机制,湖南创造性地实行了“政府买单、农民看戏”这一大手笔。这项活动得到了各地积极回应。如近两年,长沙市每年财政用于买戏买电影的经费达230万元。长沙市市直3个剧团下乡演出共计1500多场,是过去10年的总和。剧团还在农村进行文化辅导和培训,播下了文化的种子。农民群众自发给剧团和电影队送来了37面锦旗,写来了上百封感谢信。即便在经济相对欠发达的邵阳市,每个乡镇一年也可以上演2场“政府买单”的戏剧。
建――为农村建文化基础设施、建文化传播网络。
湖南不少专业剧团拥有一辆配置特别的大型卡车,它是一个活动的舞台,打开车厢的“四壁”,就可以表演。数十辆“流动舞台车”长年活跃在乡村山寨,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到2007年,全省所有县以上剧团,都将拥有1台由省里统一配送的流动舞台车。
2003年,湖南启动“基层文化扶持工程”,省委宣传部拿出事业建设费的50%,资助建设基层农村的文化站、剧团、图书馆、电影队。2004年开始重点攻关,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财政厅等部门联合实施“湘西地区文化设施建设工程”,计划5年内投入8000万元扶持湘西地区乡镇文化站的建设。
此外,建图书发行网点,建报刊站、报刊亭,建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县级文化活动中心、县级剧团、乡镇文化站,还有利用数字技术的“信息共享工程”。
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得力,湖南农村文化设施建设已初见成效:2004年启动“万村报栏工程”以来,已有60%的村建起了报栏,“信息共享工程”网点建设已具雏形。
为农民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当前,在落实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中,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建好农民的居住环境十分重要,但搞好新农村文化建设,把先进的、丰富多彩的文化送给农民群众,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农民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同样是不可忽视的。只有让先进文化扎根农村百姓家,用新文化培养新农民,构建和谐的新农村才有更长远、更坚实的基础。湖南省十分重视送先进文化下乡,他们围绕“送”与“建”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受到了广大农民的欢迎。湖南的经验值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