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京剧院崭新的办公大楼,看到的是建组排戏的繁忙情景:京、藏合演的《文成公主》正在复排,将于今年5月在保利剧院与京城观众见面;新戏《秋色正浓》已建组投排;实验小剧场内,每周末演出的青年演员专场正在紧张地排练……演职员们精神饱满,士气高昂,配以激彻的京胡旋律,一派生龙活虎、春意盎然的景象。中国京剧院
贴近群众,树立正确荣辱观
3月18日至25日,中国京剧院一行来到辽宁,在沈阳、盘锦、鞍山、抚顺等地巡演。他们中有李世济、刘长瑜、李长春等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也有李岩、邓敏、李海燕、张建国、袁慧琴、陈淑芳等知名中青年演员,其中一级演员19人,京剧研究生班毕业生6人,梅花奖获得者6人。他们深入生产一线演出10场,受到当地人们的热烈欢迎。
“我们在辽河油田采油队院里演出,条件很差,风大沙多,但工人们仍兴致勃勃地站在那里看演出,演出结束后长时间热烈鼓掌,还跟我们合影留念。”二团团长邓敏,说到这里显得很激动,她说:“这次辽宁之行很受教育,在鞍钢,我们了解了我国钢铁工业从平炉到转炉、从手工业到自动化的发展历程,充分体验到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工人阶级的奉献精神。人们对京剧的喜爱还使我们意识到艺术源于生活,人民需要艺术,我们应把精美的艺术奉献给人民。”
59岁的花脸演员张连祥,身体不好,但仍坚持演完全程。在抚顺雷锋纪念馆参观时,他在现场为战士们演唱了一段《智取威虎山》选段后,又用京歌演唱了《学习雷锋好榜样》,得到战士们的一致喝彩。
二团书记白静说,参观雷锋纪念馆,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以往我们只能在报纸广播上了解雷锋的事迹,今天到雷锋生活成长的地方,真是感慨万千,震撼颇多。雷锋是一个普通士兵,他热爱祖国和人民,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作为一个文艺工作者,就是要成为精神文明的宣传队,创作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奉献给群众。
深入民间,培育演出市场
中国京剧院此次辽宁之行,多以小分队的形式深入到基层民间、炼钢车间、采油一线、社区大院和大学校园,这里均留下了他们的足迹。而人们对京剧的喜爱,演出的火爆,也使他们欣喜地看到东北这片沃土所蕴含的京剧市场。
“东北的戏迷太多了,”谈到此,吴江院长不禁眉飞色舞:“我们每天换一个地方演出,不少戏迷从上一站跟到下一站,他们还登台与名家一起演唱,有位女士高兴地说,能有国家级的乐队给我伴奏,与这些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一起演唱,这还是第一次,太荣幸了。”
最让邓敏难忘的是在沈阳师范大学体育馆的那场演出,容纳4000人的体育馆里座无虚席,《龙凤呈祥》、《野猪林》、《锁麟囊》等传统戏和《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等现代戏的唱段点燃了人们的热情,不少学生情不自禁地跟着台上的演员哼唱起来,莘莘学子在这里与京剧艺术进行了一次亲密的接触,也让邓敏感到甘于清苦坚守京剧艺术是值得的。
中国京剧院还在大学里举办了京剧艺术讲座,吴江院长开讲的京剧艺术的历史和审美趋向,引起学子们的浓厚兴趣。“我们这也是在培育市场,这些学生以后有可能成为京剧的忠实观众,所以普及京剧艺术,也是培养观众和演出市场。”吴江透露,中国京剧院近年来曾赴东北商演过,收效不错,此次辽宁之行,主要演出“红色经典”现代戏,但当地人们对传统戏也非常喜爱,这对以后商演的路线、剧目的确定都大有帮助。
合作办学,加大改革力度
中国京剧院此次在辽宁演出,还与沈阳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签署了合作办学框架协议,不光在后备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更重要的是在剧院用人机制、生产方式与经营方式改革方面做了进一步的探索。
吴江院长解释说,中国京剧院拥有全国一流的演员队伍,许多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可以到艺术院校指导学生,知名中青年演员可以利用演出间隙到学校将其拿手好戏教授给学生,也可以与学生同台演出,既为学生提供演出机会,又提高了学生的知名度。此外,艺校学生可排演中国京剧院的优秀剧目,达到“前店后厂”式的效应。
如何进行京剧的生产方式与经营方式的改革,吴江十分感慨,认为中国京剧院缺少经营和管理人才,目前剧院没有一位专职的京剧编剧,科研力量薄弱。“京剧的发展不仅仅需要好角儿,还需要经营及理论等多方面的人才,如京剧应用科学也就是实验科学的研究一直缺乏,生产方式落后,经营方式滞后,与沈师大艺校的合作,希望能利用学校的科研力量,培养这些方面的人才。”
吴江还认为,合作办学也可激发剧院演职人员的积极性,拥有足够的后备力量,可加大现有演职人员的危机意识,使他们更珍惜自己的工作机会,更好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这对于改革用人机制是一个好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