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目标,必须把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高度来认识。正如
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胡振民说,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和文化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十一五规划》给文化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清华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学术部主任陆地教授认为,《十一五规划》再次着重提出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是基于一种战略性的考虑。文化产业不仅可以在丰富国民精神文化生活方面发挥作用,而且可以为国民经济作出重大贡献,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他举例说,美国文化产业占GDP的18%-25%,在日本,文化产业创造的价值仅次于制造业居第二位,而我国只占5%,“我们应当把文化产业放到与工商产业同等重要的位置来看待”。
被采访者也同时指出,文化体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其复杂性、艰巨性是毋庸讳言的。胡振民说,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进一步推进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还有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认真研究解决。赵铁信也说:“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用科学的态度,通过艰苦、深刻的调研,事实求是、有的放矢地进行。要克服盲目性,增强自觉性,少走弯路。”
大家还不约而同地谈到,深厚悠长的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要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苏叔阳认为:“我们应该发挥传统文化资源丰厚的优势,同时吸收外来先进文化,塑造出适合国家民族需要的新时代的文化。”陆地说:“我们的文化资源曾长期被闲置、浪费,或是低效开发,现在应该认真思考,把我们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市场优势、经济优势、精神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