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安交通大学的档案馆里,记者看到了一张1956年的“乘车证”,它的右上角有这样一行字:“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一批充满爱国热情的师生就是拿着这样的“乘车证”,从繁华的上海来到古都西安。从此,交通大学就在中国的西部落地生根。
作为我国创建最早的大学之一交通大学,1955
在迁校的过程中,陈毅副总理曾劝导交大的师生说“你们去,十年之后就会见成效。”。五十年过去了,西安交通大学从迁校到西安时的3000多大学生,几十名研究生,以机、动、电为主的几个学科发展成为具有2万多名本科生、近万名研究生,涵盖理、工、医、经、管、文、法等多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国家重点学科由“七五”期间的11个增至目前20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由13个增至目前114个,博士后流动站增至18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由31个增至目前199个,并建成一批专业学位硕士点,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研究中心,4个国家专业和专项实验室在高水平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中发挥重要作用。1956年迁校以来,毕业生累计11.5万余人,10倍于迁校前的60年,毕业生连年就业率名列全国高校前列。学校以“西迁精神”教育和引导青年学子积极投身西部建设,仅2001~2005年就有5164本科生名和2822名研究生留陕工作,在西部地区工作的人数约占毕业生人数的30%~40%。
跨入新世纪,西安交大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先后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47项,并率先在国内高校推出“2+4+x”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学校坚持推行人才强校战略,面向海内外公开招聘副校长、学院院长等高层管理人才,著名剑桥学者卢天健等一大批海外学人加盟西安交大,为学校注入了新鲜血液。学校与世界上130余所知名大学、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交大校园日趋成为国际性的学术讲坛。针对现代化建设和西部大开发迫切需要,西安交大加快了制造、能源、信息电子、高性能材料、生物医学与健康、网络信息社会安全、人口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西部社会文化艺术研究等对未来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基地的建设。2004年,西安交大与中科院联手建设了我国首个进行地球科学研究的加速器质谱中心。2005年,国家发改委批复同意由西安交通大学为依托单位,与企业结合联合组建快速制造技术及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为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立足西部,服务全国,走向世界,是一代代西安交大人持之以恒的梦想和为之不懈努力的目标,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西安交大将充分利用创新平台、多渠道、多途径,继续在西部的改革发展中发挥排头兵作用,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西迁精神,在建成世界一流大学的征程上一路高歌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