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黑”堵漏“铁腕”治县
就在几年前,沁源县作为山西省三大主焦煤基地县,老百姓却一直端着“金碗”讨饭吃。2000年,沁源非法开采的黑矿达229座,每年流失的税费就有数千万元。黑矿主竞相把每吨120元的主焦煤压到50元、30元的价格倾销。全县煤款外欠高达7000余万元。一位领导曾用“遍地是黄金,遍地是漏斗”来评价沁源当时的经济状况。王玉圣上任后,对煤矿摸了一个月的底后召开常委会,提出要整治煤炭运销秩序。由于触及到一些人的利益,王玉圣的建议引起了少数人的反对。但非议并没有阻止他的行动,他组织了180多名干警一夜之间端掉了229座黑矿,抓捕56个黑矿主。接下来的一个月,沁源县实行了“双向合同、统一结算、全面经销、保价增效”的煤炭运销策略,结果沁源当年的财政收入就翻了一番。
在端掉黑矿的那一个月,有的找关系、递条子求情,有的写匿名信、打骚扰电话恐吓,有的在公开场合辱骂诅咒……王玉圣丝毫不为所动:“只要对老百姓有益,什么事我都敢于尝试、敢于负责。”
敢干敢变实现经济“大跳跃”
从2001年开始,沁源县提出筹资2亿元一年完成“村村通”的目标。当时,沁源年财政收入只有7060万元。有人议论说,王玉圣不考虑财政承受能力急着修路,想搞“政绩”工程。也有人认为,以往修路都是一年计划三年完,王玉圣的计划肯定赶不上修路中出现的变化。然而事实上,2002年,沁源县共修筑了640公里的水泥(柏油)路,提前在长治市完成了“村村通”工程,改变了以往“汽车跳、沁源到”的历史。
修路是王玉圣发展沁源经济的第一步。在宽阔的水泥大道的背后,王玉圣看到了项目经济的巨大潜力。在他看来,没有大项目,县域经济就没有支撑。为此,沁源于2003年连续上马了沁新公司240万吨洗煤、通洲公司130万吨综合煤化等一批销售收入超亿元,税金超千万元的大项目。一位省领导视察沁源工作后感慨地说:“沁源没有牺牲环境和老百姓利益,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难能可贵。”
将安全抓手里把百姓放心里
沁源境内森林覆盖率超过60%,是全国天保示范县、全国生态示范县。长期以来,林区的农民过着“上山一把斧,一天七十五”的日子。1998年,国家下达天然林禁伐的规定后,林农收入减少,不少地区甚至出现了返贫现象。
对此,王玉圣借鉴安徽凤阳小岗村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出了天然林保护的“家庭托管制”。即在保留集体对森林所有权的情况下,林区农户拥有森林资源的管护经营权,在完成管护义务后,可对自己承包的林区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一位承包户给记者报了一笔账:“承包林区可以采摘药材、木耳等野生植物,县里每年还有奖励,最多能有3000多元的管护费。”同时,从2001年至今,沁源已连续5年无一起森林火灾。
在狠抓煤矿安全生产上,王玉圣也有“一手”。长治市高瓦斯矿井70多座,沁源就有50多座,过去煤矿事故时有发生,5年前80%的矿工都是外地人。王玉圣上任后,投入2.5亿元改善生产条件,培训了3700名技术工和3万多名井下工。安全系数提高后,如今沁源的矿工中有80%是本地人。连续三年来,沁源煤矿生产的死亡率仅为0.7%,没有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地面事故和瓦斯事故,创造了该县煤矿史上安全生产的最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