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脑力工厂”与“体力工厂”对接

2006-04-1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通讯员刘继红 蒋开球 本报记者吴春燕 我有话说

同样一根铜管,加工成建筑型材利润最多只有30%,但如果在铜管内添加成本只有几分钱的散热材料,封装后卖给电脑厂家做散热管,价钱可以从几元钱飙升到几美元甚至几十美元。这是传统产业进入高附加值领域的一个典型范例。

近几年,华南理工大学在广东7个地级市建立的7所地方科技研究院,缔造了一个又一个这样的范例

,成为高校研发助推地方经济的一个典型范例。

专家献策,保生命生产安全

今年春节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陈克复像往日一样在实验室里忙碌。不一样的是接到了一个陌生电话,电话是佛山市环保局一个工作人员打来的,专门感谢陈克复教授在前不久举行的院士咨询会上为佛山居民用水安全提出的宝贵建议,并诚挚地送上新年祝福。原来,陈克复教授在2005年几次带领课题组成员对佛山市的企业进行调研,并在华南理工大学佛山研究院建立了院士工作室。在对佛山实地考察后,他拿出了一份《佛山各组团之间必须预留和保住隔离带,注重生态功能》的建言献策报告,特别提醒当地政府要时时刻刻切实保护好居民生活用水。

陈克复教授从一个专家的视角,敏锐地对一个城市的未来规划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就在陈院士提出建议后不久,一起环境污染事故发生了:广东北江因为韶关冶炼厂排放含镉废水,江水含镉超标10倍之多,威胁到清远、佛山和广州地区沿江群众饮用水安全。

一个新年电话,送上的不仅是对科学家的感谢和祝福,还有人们对科技的敬畏和尊重。

校企双赢,与科技零距离

在华南理工大学,像陈克复教授这样以研究院做前哨,以学校做营寨的教授还有很多,化学科学学院副院长钟振声教授就是其中一位。2000年,采诗公司作出一个决定:投资100万元在华南理工大学校园内建立“采诗护肤研究中心”,每年用公司总投入的10%支持应用基础科学方面的研究。研究课题由企业根据市场调查和分析来确定,研发经费由企业负担,成果双方共享。

精明的生意人为什么这么做?采诗的一个品牌创下的市场奇迹,让自己找到了答案。采诗集团的一种高科技产品――“白里透红美白”系列,让采诗的销售额在一年间从两三百万元跃升到2000多万元,这个系列采用的就是钟振声开发的技术。这个技术在2000年7月19日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在第十届全国发明展览会上获得金奖,同年还获国家专利局颁发的科技进步二等奖。钟振声表示,聪明的企业找名校进行合作研发,一方面企业可以直接购买学校的技术成果,利用学校的设备和人才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另一方面,大学也可以将自己花了几亿甚至十几亿元购置的设备以及全校的人才库,向社会延伸,更好地为地方经济服务,对社会的贡献也更大,这是一件双赢的事情。

华南理工大学校长李元元则提供了一组数字:2005年华工得到的3亿元科研经费,60%来自于企业。

“脑力工厂”,企业的“动力泵”

华南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的汤勇教授另一个身份是阳江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这个不拿工资的“虚职”让他乐此不疲:“每个礼拜跑好几趟,一趟来回六七个小时,虽然累,但能使当地的工业真正实现革命性的变化,我觉得值。”

汤勇举例,阳江新力集团是一家专门生产西方家用烤炉的传统企业,年产值接近3亿元人民币。但美国客商在考察时发现,该企业生产线管理效率不高,传统手工业做法难以满足现代化大规模的市场需求,对企业的信心产生了动摇。汤勇带领阳江工业技术研究院开始为企业“问诊”,改造的结果是每条生产线产能从每天200多套增加到600多套,加上厂房和设备的改造总投入才600多万元,却使一个产值3亿元的传统加工企业产能增加3倍,产值接近10亿元,实现了现代化生产的跨越。欧美客商对该企业也信心大增,订单纷至沓来。

汤勇表示,新力的技术改造只是“脑力工厂”(指阳江工业技术研究院)与“体力工厂”对接的一个最简单的个案。目前阳江的刀具、食品等支柱产业大多是传统加工产业,这种赚取微薄加工费的工厂急需向高附加值产业提升和转型。

目前,华南理工大学已经在江门、揭阳、惠州、梅州、河源等地建立了7个实体研究院。今后计划要建15至20个这样的实体研究院,不仅为广东服务,还要为全国各高校来广东转化科研成果提供平台,使高校的科研成果在最短的时间内转化成产品,投放到市场,成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发动机和助推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