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提升市民文化素质的软工程

2006-04-11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高平 我有话说
4月初在外采访10天后返回呼和浩特,接站的朋友第一句话就问我:今天你读书了吗?记者一下子没反应过来。朋友马上得意地笑了,“落后了吧!现在呼市人打招呼有一句流行的话――今天你读书了吗?”果不其然,以后的几天,开会采访、朋友相聚,总能听到这句“问候语”。

读书与城市的成熟与理性相

伴相生

今天你读书了吗?这句“问候语”的流行,缘于呼和浩特市正在进行的“首届市民读书月”活动。由呼和浩特市政府、伊利集团、北方新报等7家单位联合举办的大型综合性群众“读书月”活动是从3月27日开始的。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包括名人演讲周、全国优秀读物汇展、读书改变命运有奖征文大赛、大学生最喜欢的10本书评选、寻找书香社区和书香家庭等。

举办方称,随着人们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网络世界的发展,人们读书的时间在减少,城市商业味越来越浓,书香氛围越来越淡。读书可以励志、明智、修身、养性,应该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但现实情况是相当一部分人离阅读越来越远。呼和浩特市前几年在大街小巷曾建起80多个书报亭,现在只剩下不到40个。这对于一个有150多万城区人口的城市来说,意味着4万人才勉强养活一个卖报人。一位常在外地出差的朋友对此颇有感触,在北京、上海、杭州、南京等发达城市,书报亭到处都是,公共汽车、地铁、商场等公共场所到处都能看到读书读报的人,而在呼和浩特这种书香氛围太淡了。

读书与一座城市的成熟与理性相伴相生。呼和浩特市委书记韩志然说“城市建设绝不能忽视提升市民文化素质,而提升市民文化素质的软工程远比盖高楼大厦艰难得多。呼和浩特正在建设草原大都市,市民文化道德素质必须强化建设。今年专门启动了提升市民文化素质、建设学习型城市的软工程。”

读书之乐乐无穷

为了让“读书”二字给市民造成强烈的心理冲击波,“读书月”精心策划了与广大市民互动交流的活动。国学大师金庸欣然为“读书月”题词:“读书之乐乐无穷”。受本次活动组委会邀请,《甲方乙方》等电影的编剧王刚,《血玲珑》、《素面朝天》的作者毕淑敏以及内蒙古的一些知名作家先后进行了5场专题演讲,谈文学、谈艺术、谈人生。现场有读者问:“读书有什么用?”王刚回答:“文化需要传承者,传承者一是读书人,一是写书人。读书不会使一个人成为名人,但是读书可以使一个人更像个正常人。”每次演讲都座无虚席,坦诚互动的交流中,人们在心中给“读书”留下了位置。

4月8日,市中心公园举办的全国优秀读物汇展现场更是人来人往,内蒙古扎拉嘎胡、邓九刚等4位知名作家现场签名赠书,每位作家赠书20本。内蒙古教育出版社图书广场、呼市新华书店等7家单位参展图书一律以最低折扣销售。在买书的人群中,“读书”已成为他们的行为选择。

在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财经学院的校园里,大学生们在读书、评书的争论中归纳出了最喜欢的10本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简・爱》、《红楼梦》、《三国演义》、《狼图腾》、《飘》、《平凡的世界》、《穆斯林的葬礼》、《文化苦旅》、《围城》。而在呼市新华书店,前来买书的人突然增多起来,特别在毕淑敏作完报告后,她的小说、散文集已全部脱销。

为自己铺设通往成功的道路

读书需要理由吗?理由很多,至少不读书就不知道自己有多无知。“一日不读书,言语无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古人都有这样的紧迫感,置身于高科技迅猛发展的e时代,不读书心不慌吗?内蒙古《北方新报》记者田江为“读书月”写下了这样的评论。与此同时,每天近百份的“读书改变命运”的征文飘向《北方新报》编辑部,内蒙古以外的读者也参加了进来,他们以各自的经历讲述着同一个故事――读书改变命运。小学六年级学生王慧写道:“成长在读书间。”退休老教师朱重光写道:“有书我就乐而忘忧,安逸自由。”

呼和浩特市已被命名为“中国乳都”,本次“读书月”起了一个非常惹人心醉的名字――书香伴着乳香飘。听听“读书月”的《宣言》吧:多年来,我们似乎一直在为追求物质生活而不断打拼。蓦然回首,才发现读书对于我们竟然是如此的重要。于是,我们以城市的名义,为读书选定了一个春风荡漾的季节,为城市标出了一个读书的月份。读书吧!选择书籍,选择阅读,为自己开启一扇扇世界之窗,为自己铺设通往成功的道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