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结束后,母亲拉着女儿的手高兴地离开考场刘畅摄
4月10日,英国剑桥大学校长理查德女士在复旦大学表示,复旦大学正在试行的自主招生,与剑桥大学一直实
从“独木桥”到“立交桥”,高考改革之路有多长
不同于以往高校自主录取中的保送生、优秀生选拔、5%自主招生等政策,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此次改革最大的突破在于“面试结果直接决定录取与否”。虽然两校表示,被录取的考生仍要参加今年的全国统一高考,但高考成绩并不影响录取结果。
对上海两所高校的自主招生改革,虽有人质疑,但大多数人对此举表示欢迎。高校负责人说:这是高校多样化选拔高素质人才的有益方式;中学校长们说:高校招生不再看中高考一个指标,而是对考生特长、综合素质等也有专门的要求,中学应该看到这一点。教育专家们说:自主招生改革有利于打破一考定终身的做法,点亮中小学素质教育的信号灯,为高校招生制度改革预留了火种。
他们的感言,切中了复旦、交大改革的宗旨。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这样说:“高分人才不等同于高素质人才,应试教育培养不出全面发展的学生,创新能力更无从谈起。自主选拔录取改革实现了高等教育在人才选拔与人才培养理念上的对接。”
有人预言:复旦、上海交大的自主招生选拔,将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破冰”之举;有人惊叹:这个改革有点猛;有人评点:自主招生是高考制度改革迈出的一小步――这个评点其实离现实最近!
循着两校自主招生改革上溯,我们会发现,这几年,高校招生改革的试验一直在小步试探着前进。
2003年,教育部批准22所大学按年度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5%自主招生,今年自主招生院校已经增加到53所。但是,5%的自主招生方案中,有一个致命的限制:入选考生均须参加全国统考,成绩达到生源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的与试点学校同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这个限制使自主选拔录取一定程度上变成了“降低20分录取”,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录取的学生中,大多数是参加统一高考也能考取的,所谓“偏才”,或者真正在某些方面有专长的特殊人才并不多。
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改革试验,终于冲破了以往自主招生中对于高考成绩的要求,高考成为一个纯粹的形式,为“偏才”、“奇才”进入名牌大学提供了一条真正的通道。
从“纸上谈兵”到“伯乐相马”,面试决定结果有多少道理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委员的议案是“改革高考制度、培养创新人才”。他认为,目前的高考制度不利于年轻人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进一步改进,建议克服以分数作为惟一录取标准的片面性,注重能力的考察,进行多次考试的改革,使考生有更多的机会进入理想的学校。
那么,面试是否就是“多种能力考察”的手段呢?在复旦和上海交大的自主选拔录取中,面试是关键环节。从1200名入围考生中4选1,谁进谁出,全由专家面试决定结果。
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对面试给予了空前的重视和精心的安排,事先对专家团的“考官”进行了面试培训。复旦组成了阵容强大的面试团,共有170名专家参加(其中后备专家20名),专业领域涵盖了几乎复旦大学所有的学科,另有30名长期从事学生德育工作的骨干教师。记者了解到,此次面试专家中院长、系主任近20人,具有“国家教学名师”、“长江学者”和“全国精品课程主讲教授”等称号的资深教授和知名学者占了较大比例。所有面试考官分为30组,每组分为人文科学、社会科学、技术科学、自然科学以及学生德育5个领域,从专家库中各随机抽取一位组成。
在关注复旦和上海交大的面试时,我们不妨注意一下这样的信息:清华大学江苏招生组负责人朱宏亮在南京的新闻发布会说,2006年清华有意加大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具体表现在面试成绩的比重将高于笔试,占到60%。而面试的内容相当广泛,不仅包括学科知识,还涉及到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中南大学在2006年自主招生复试中也主要以面试为主,避免“以分论英雄”的局限性。
面试决定结果,或面试部分决定结果――高校已经在行动。那么,考生、家长和大众又如何评价“面试”呢?
与以往从考场出来一脸疲惫不同,经历了复旦和交大两所高校的面试之后,考生普遍感觉轻松愉快。绝大多数家长对面试的做法也表示了理解和信任。
可是,在网上,不少人这样议论:只面试肯定是不合适的,因为如果仅是回答几个问题是难以服众的。假设一个方法,面试只占一部分成绩,高考成绩占大部分,这样相信很多家长都会接受,学生也会接受,比例最好是20%+80%。而北京大学招生办副主任史明指出,考生录取与否由面试决定,这需要高校具备一个比较好的监督机制,以确保招生公平。
从10%的份额到100%的公平,高校的苦心追求能否得到大众理解
就复旦大学实行面试招生试点一事,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网联合进行了一项网络调查。一方面,人们对目前高校没有招生自主权、“一考定终身”的高考表示不满;另一方面,又对提高高校自主权的改革怀有不信任。
公众对复旦、上海交大自主招生的担心集中在两点:其一,录取与否依据面试表现是否合理,不少优秀人才拙于表达,在面试中,他们将很难浮出水面。其二,它会不会使特权者更加“特权”,招生中的一些腐败现象借机名正言顺地从私下走上台面。
事实上,复旦大学和上海交大都设定了一套办法,力求保证录取公平。“招生过程严格按照‘公开’原则,无论是进入面试的考生,还是被最终录取的学生,其名单都将适时在网上公布。”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坚定地说,“此次改革坚决拒收‘条子生’,同时学校纪委书记将亲自参与招生各个环节的工作,并将接受社会与媒体监督。”学校制定了严格的回避制度,专家和考生都有权利提出回避。所有面试过程全程录音,专家面试记录和决议书全部存档。
尽管制度设计相当严密,还是有人提出了这样的观点:向社会公示参加自主招生考试考生的家长背景。理由是:这些年实行的高考加分政策,就被某些官员利用,在高校招生过程中捣鬼。既然如此,谁又能够保证那些有背景的学生家长,不会在自主招生过程中上下其手呢?
在质疑的同时,我们来认识这样一个事例:1929年,钱钟书报考清华,数学只考了15分,所幸清华当时是自主招生,钱钟书以优异的国学和英文成绩博得校长罗家伦的赏识,得以顺利入读清华园。一些人曾藉此发出呼喊:大学要自主招生,必须自主招生,非如此不足以遴选优秀人才。但是,试问:现在一所学校录取了未来的“钱钟书”,会不会得到大众的认可呢?
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葛剑雄教授认为,从长远的观点看,自主招生是大势所趋,也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通行的做法。有些国家虽然实行全国统一的考试,但各校可以自行决定是否加试,自行确定录取的标准。
自主招生能否做到公正呢?葛剑雄说,从其他国家成功的经验看,是完全可能的。因为自主招生不等于废除考试,只是考试的方法不限于一套统一的试卷,而是能够根据不同的要求、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一次更加全面、如实的考核,然后从今后学习和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确定录取的标准。相对的公正是能够做到的。至于在自主招生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营私舞弊甚至贪赃枉法,虽然不能完全杜绝,但因整个过程都规范透明,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和其他任何一方面想要作弊都非轻而易举,而且谁不爱惜羽毛,甘以自己的信誉、前途做这样的儿戏?真的事涉违法,更难逃法律追究。
链接
■复旦大学自主选拔录取的程序包括4个步骤,即申请资格测试、提出入学申请、面试遴选录取和录取确认。凡符合高考报名条件的上海考生可申请参加自主招生选拔,参加由学校命题的3小时“申请资格测试”,内容涵盖高中阶段语、数、英、计算机等10个科目的知识;在“申请资格测试”中排名前1200名的考生获得面试资格;学校将主要依据面试成绩,最终确定300名录取学生名单。
■报考上海交大不需要资格测试,而直接由考生自愿向所在中学提出申请,由所在中学在给定的推荐名额内向交大推荐。同时,考生也可在申报材料经所在学校签署意见后向上海交大进行自荐。之后,上海交大将按学科大类组织专家进行资格审查,确定1200名申请者参加面试,最终录取300人。
■从2003年起,经教育部允许,国内著名高校开始试行自主招生选拔录取工作。
自主招生对录取规则和录取人数有一定要求,如其录取人数要控制在试点学校当年度招生计划的5%,且这个计划不占用该校分配给各省的招生计划指标。
符合条件的考生可通过中学推荐或个人自荐两种方式报名,参加学校组织的相关测试后,可获得预选生资格。获得自主选拔招生资格的考生须参加全国统一高考,其第一志愿报考该校,可享受该校在当地调档线20分以内的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