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崛起“第三极”

2006-04-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陈建强 我有话说

 

展望“十一五”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将天津滨海新区纳入全国整体发展战略,明确提出要“推进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

喜讯如春风一般,拂过海河两岸、渤海之滨,让津门大地处处萌动着勃勃生机。天津人从内心深处迸发自豪感,由衷地期待――更快更好发展的机遇终于来到了!

开发开放“第三波”

25年前,深圳特区的设立使得“珠三角”经济带迅速崛起,成为我国开发开放的“第一高地”;15年前,上海浦东“引擎”轰鸣,牵引着“长三角”这列经济快车风驰电掣般迅跑……正是在中国经济最活跃的“两极”比照下,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两个“不平衡”日益凸显出来:从东部看,南北发展不平衡――“南快北慢”;从全国看,东西部发展不平衡――“东高西低”。

环渤海地区恰恰处于这两个“不平衡”的结合点上。近年来一直有经济学者建言:国家要在新世纪构建起辐射功能强大的“环渤海经济圈”,形成以京津冀为核心区、以辽东和山东半岛为两翼的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大发展格局,有效发挥东部地区的带动作用,促进东、中、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同时提升中国与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合作,形成北方地区开发开放的新格局。在这种背景下,天津滨海新区当仁不让地承担起“第三只引擎”的重任。

滨海新区位于天津市区与海滨之间,由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保税区、天津港以及塘沽、汉沽、大港三区和东丽、津南两区的一部分构成。滨海新区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拥有153公里的海岸线。按照中央的战略部署,天津市为滨海新区拟定了一个目标明确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在未来十五年的战略机遇期内加快发展,“立足天津,依托京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争取到2020年新区的生产总值达到1万亿元,城市化水平达到97%,建成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现代化制造和研发转化基地;建成辐射能力强、运转效率高的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建成特色鲜明、风景宜人的海滨新城……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经济“第三增长极”。

拼出来的机遇

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为了抓住这个机遇,天津人民已经默默拼搏了十几年!

天津确定发展滨海新区是在1994年初。时任天津市长的张立昌同志提出:“做历史的人,就要办历史的事”。从那时起,天津市开始了“老城区支持新区,以新区带动老城区,新老并举,共同发展”的“战略东移”。“十五”期间,天津又发出“举全市之力建设滨海新区”的动员令。

12年内,滨海新区累计固定资产投资3249亿元,建设475个重点工程,已有443项竣工。形成了内、中、外“三环”和“六横六纵”的道路框架,现代交通、物流体系初步形成,连接国内外、联系南北方、沟通中西部的枢纽功能日益显现。

滨海新区2005年生产总值达到1608.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93年增长8.5倍,年均递增20.6%;外贸出口总值由1993年的5亿美元增长到185亿美元,增长36倍;财政收入由23.6亿元增长到317.2亿元;12年累计批准三资企业项目6480个,实际利用外资159亿美元、内资223亿元,“世界500强”在新区投资开办了152家企业,成为外商在中国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地区之一。

天津市委常委、滨海新区管委会主任皮黔生感慨地说:“建设滨海新区是天津人历经十年磨成的一柄利剑,是天津在新世纪赢得竞争主动权的‘制胜一招’。如果没有当初的胆识和魄力,当年的盐碱荒滩就不会成为今天的一座现代化制造业的集聚区,不会成为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

海阔天高任翱翔

去年10月份以来,总投资25亿美元的中联国际在开发区奠基、天津市政府与中国民航总局决定共建国家民航科技产业化基地、霍尼韦尔控制系统新工厂落成;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与中国医学科学院合作建立国内第一个干细胞治疗产品研发、产销和治疗一体化综合平台……

与此同时,天津市也根据滨海新区的功能定位,确定了新区“一轴、一带、三城、七区”的总体布局:即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和海河下游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轴”,沿海岸线和津滨大道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带”,在一轴一带的T型结构中,建设塘沽、汉沽、大港三个生态城区,打造先进制造业产业区、滨海高新技术产业区、滨海化工区、中心商务商业区、海港物流区、临空产业区和海滨休闲旅游区等七个功能区。

这是只面向渤海振翅欲飞的大雁。“雁行千里靠头雁”,期待这只“头雁”能引领我国北方区域经济这队“雁群”飞向一片绚丽的新天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