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渤海大学: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服务体系

2006-04-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特约通讯员张春梅 本报记者苗家生 我有话说

面对日益严峻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和应届毕业生数量的大幅增长,渤海大学积极采取措施,不断加强对应届毕业生就业的指导,改进就业服务工作,努力构建更加完善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服务体系,取得明显成效。近几年来,这所学校本科生年度就业率逐年上升,2005年已达到97.2%。

营造全员化的就业工

作氛围

渤海大学是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由锦州师范学院和辽宁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的。学校党政领导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明确提出办学方向要充分考虑学生就业的实际需要,要瞄准社会需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就业率作为考核办学的重要标准之一,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竭尽全力做好。学校建立了“一把手”负总责的责任制度,各院(系)党总支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建立了院系领导成员分工包专业(年级)就业率,专兼职干部包班级就业率,教师和机关干部包毕业生个人就业岗位落实的“三包”责任制;将就业率与相关工作指标挂钩,即年度就业率与院(系)年度招生计划挂钩,与单位经费挂钩,与领导班子政绩考核挂钩。全校营造出“人人关心毕业生就业、人人支持毕业生就业、人人参与毕业生就业”的良好氛围,所有从事学生就业工作的干部、教师都树立了这样的工作理念:“推心置腹地帮助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千方百计为学生寻找就业门路,一个一个地为毕业生落实就业岗位,全心全意为毕业生就业服务。”

进行形式多样的信息化就业指导

注重就业指导工作,是渤海大学提高毕业生就业率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在新生入校教育中就开设了职业生涯设计指导讲座;对二、三年级学生采用报告、讨论、模拟洽谈会等多种形式锻炼学生择业的技巧与能力;对应届毕业生开设就业指导讲座,进行政策指导,帮助学生及家长全面了解、正确判断就业形势,增强毕业生就业的基层意识和创业意识。广大毕业生认识到,到基层、到西部、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既是国家建设的需要,也是个人锻炼成长的需要。近年来,渤海大学制定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服务辽西北计划的配套政策,有80多名应届毕业生到西部和辽西北地区创业。

为了加强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渤海大学成立了就业创业指导教研室,将就业课定为学生的必选课,评定学分。除了安排专职就业课教师,还聘请了多名校内外兼职教师充实就业指导课的教师队伍,每一名兼职教师都有专题讲座,如职业生涯规划、心理能力测试、择业指南等,很受学生欢迎。

2003年10月建立的渤海大学就业网,在指导应届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两年多的建设,初步实现了网上发布信息、网上推荐、网上就业指导、网上求职,点击量超过300多万次。渤海大学毕业生QQ群的建立,实现了信息往来的高速、畅通,省时、省力,也实现了对学生“一对一”的就业指导。以就业网为平台,学校多渠道收集就业信息,有关人员常年深入省内外学校、企事业单位,与用人单位洽谈;到人才市场举办的供需见面会与用人单位接触;利用网上资源与用人单位建立联系。目前,就业网的信息库已储存了2000余家用人单位的相关信息。近年来,渤海大学还加强就业基地建设,以基地带动市场,以市场促进就业。他们先后向全国发出2300多封联系函,走访了200多家用人单位,与深圳、东莞、温州、珠三角等地的单位签订了供求合作协议,在广东、上海、北京等地建立了择业实践基地。

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

学生的就业率,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为此,渤海大学以培养学生这三方面的的能力为重点,突出实践教学,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高职学院牢牢把握为社会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等应用型人才这个根本方向,以实习为就业的突破口,带动教学改革和管理改革,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加大对学生的实习实训与就业指导力度。这个学院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上建构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特色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体系,课程设置更专业、更有针对性,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另一方面让学生到社会实习,了解企业,提前进入工作状态。他们还瞄准人才市场的需求,选择装备水平高、技术岗位多、新技术应用广泛的先进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固的校外实习就业基地,与北京、福建、广东、上海等地的企业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实习岗位涵盖了旅游、财会、外贸、工商、计算机等多个专业,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养成和职业技能养成,形成了人才培养与就业的良性循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