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成都农民的数字电影生活

2006-04-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李韵 我有话说

电影下乡不是新鲜话题,但数字电影与农民“零距离”接触却引来一片关注。从去年10月起,成都市在全国率先推出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一个陌生的概念,一种全新的电影放映方式,农民能接受吗?记者跟随放映队走村串寨,体验了一次农民的数字电影生活。

数字电影进农村

200

4年国家广电总局正式印发了《数字电影化发展纲要》,明确提出要推进数字电影规模化发展有关要求。成都市文化局将着力点放在农村电影上,在实施完成农村电影“2131工程”的基础上,勇于创新,努力探索数字电影技术的放映,增添数字化电影设备,为成都市农村电影提供了新的发展平台。

经成都市文化局的多方协调,去年11月,由成都市财政局向成都市文化局拨款200多万元,为14个涉农的郊区县配置一辆文化科技服务车,一套数字电影机放映设备。同时,成都市文化局与北京时代今典传媒科技有限公司签订“蒙太奇数字电影放映设备定购协议书”,其中第7条明确规定,两年内(2006年、2007年)该公司免费为成都市农村电影提供艺术水平上乘、技术质量优秀的数字电影节目120部,免费放映数字电影4000场。以后需要节目时,该公司将按成本价每场10元-20元提供片源。

数字电影农民爱

“今天的电影效果怎么这么好哦?”农民王富顺边看《神话》边念叨,他摸着头问身旁的工作人员,这一幕出现在彭州的桂花镇,那天,至少有500人挤在一处“农家乐”里看电影。

是什么吸引了农民?“数字电影。”一位村干部告诉记者,以前到他们这里放的都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旧片,头两次还可以吸引大家,但久了,农民就觉得音响效果不好、画面差、片子旧,还不如回家租碟看。随着农民热情的逐渐消退,来捧场的也就寥寥无几了。

虽然没几个农民能说得清楚数字电影到底是什么,但他们知道,现在的坝坝(露天)电影不同以往了。李大妈说:“我是听村里人说,这几回的坝坝电影特别安逸,城里才看得到的《神话》、《情癫大圣》都到这里来了,又好看又清楚,就像坐在电影院里一样。”

放映员的“数字生活”

成都市农村电影放映队的放映员黎杰,和数字电影打了30场“交道”,跑遍了成都市的四个区县,数字电影给农民带来的变化,给放映员带来的变化,他都亲身感受着、经历着。

黎杰说,以前放的是16毫米、35毫米的胶片电影,发行周期长、成本高、放映质量差、片子老等问题十分突出,以致有时放映队到了村里,村干部都懒得组织了。现在的数字电影,因为采用全新的数字化放映技术以及高质量、高清晰电影画面,片子档期也与城市基本同步,农民看电影的热情很高。

受益的不仅是农民,放映员说,数字电影同样改变了他们的生活。“以前的电影胶片搬运很麻烦,常常让我们手忙脚乱,一场电影需要2-3个放映员去配合完成,现在的数字电影一步到位,自动放映完,减轻了我们的劳动强度。以往农民的热情不高,我们也只为完成任务;现在放数字电影,平均每场都会达到500人,多则上千,农民热情高了,我们也有了工作的积极性,主动琢磨如何更好地满足农民的需要。”黎杰告诉记者,不久后,放映队的放映员们也要“充电”,针对数字电影的放映进行专门培训,提高自己的文化技术水平,让数字电影更好地走进农村,更好地为建设新农村服务。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