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新闻的娱乐化现象越演越烈。例如,就连“伊拉克战争”等严肃新闻,美国有的媒体都能站在新闻娱乐化的角度进行报道。1998年底,美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对美国16家主流媒体20年来的新闻报道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在1977年,传统的硬新闻与娱乐性新闻比例为32%比15%,而1997年则颠倒过来,这个比例为25%比40%。近
对“新闻娱乐化”概念,目前学界还没有一个标准的或令人信服的定义。概要地说,新闻娱乐化一是指在内容上偏向软新闻,注重报道名人趣事、带煽情性、刺激性的新闻、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或者将硬新闻软化处理,寻找时政、经济、法律、国际新闻中故事性强的元素突出描写。二是指在表现形式上强调描述,通过描述新闻中有趣的故事、情节、细节,使各种新闻内容衍变为趣味性、戏剧化的新闻。
新闻娱乐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必然产生的现象。有学者指出,新闻在激烈的商业竞争中受收视率的驱动,判断新闻重要性的标准已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认为,虽然新闻娱乐化现象日趋普遍,但它不可能成为媒介的本质和主流;根据人类获知信息的本性和生存发展的现实需要,硬新闻等有关决策的知识信息仍将是社会信息需求的主体;人们从硬新闻中更能获取权威的信息。当前,娱乐化新闻的热销,也和受众心理变化有关,因为转型期受众心理出现了本位意识的趋利性、自主心理的务实性、接受心理的求俗性等趋向。
对新闻娱乐化倾向的影响,可以说学者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的人对新闻娱乐化持反对意见,视其为洪水猛兽,认为“新闻娱乐化”将导致传媒流于庸俗,最终使传媒的权威下降、公信力丧失,甚至危害社会风气。而有的人则将“新闻娱乐化”当作争取受众和市场的法宝。有的人认为新闻娱乐化有利又有弊,既要杜绝其负面影响,又要充分发挥其优势。
根据笔者对某青年报的抽样调查,在其样本总数基本保持稳定的情况下,近十几年来该报的软新闻与硬新闻的比重变化明显:1992年软新闻占所有新闻的61.9%,1998年这个比例为62.6%,而到2004年这个比例已经上升为73.8%,比1992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硬新闻远远少于软新闻。根据对北方某城市晚报的抽样调查,软新闻与硬新闻比例大约是5:1。对南方某都市报的调查,软新闻与硬新闻比例大约是2.5:1。这几个比值都超过了美国1997年调查的结果:40%比25%。这表明,软新闻在当今我国的报纸中,至少是大众化报纸内容中,占居主要的地位。
研究表明,我国目前的都市类报纸是新闻娱乐化趋势的代表,在其新闻报道内容中占压倒多数的为软新闻。而且,都市报在新闻娱乐化上的表现方式也是全面而深入的;从内容分析看,其硬新闻报道表现方式实际上也采用了软化处理。一些传统大报虽然也借鉴都市报的经验,出现新闻娱乐化的倾向,但其表现手法并不如都市报彻底,其硬新闻报道不太进行软化处理,依旧保持客观叙述的表达方式。
新闻娱乐化倾向对年轻一代的读者也发生了影响。笔者通过调查发现,我国大学生对新闻的需求既呈现出多元趋向,又有两极分化的特点。无论是政治、经济这些事关国计民生的“硬新闻”,还是那些社会、娱乐、体育、文化等各类轻松愉快的“软新闻”,都在大学生的兴趣之列。通过“大学生感兴趣的新闻”的数据分析,“你主要看哪类新闻(多选题)”的回答显示,大学生最感兴趣的是“政治”新闻,占所有被调查者的56%,超过半数;其次,“社会”新闻和“娱乐”新闻旗鼓相当,比例在43%左右;大学生对经济新闻和体育新闻的关注度也很高,比例分别占到了40.8%和35.6%,对文化新闻的关注大约为25%。这说明,大学生群体兴趣广泛,新闻需求比较多样化。但我们也看到,位列前两名的恰恰是软硬新闻的代表:政治新闻列第一,社会娱乐新闻紧随其后。也就是说,大学生一方面对严肃新闻非常关心,另一方面对轻松的软新闻又充满兴趣。
新闻娱乐化现象的存在,应当引起足够的注意。当前,各类媒体新闻娱乐化的表现形式不同,娱乐化的程度也各有不同。相比较而言,都市报在报道总量上娱乐新闻比例更高,在报道形式上也有明显娱乐化倾向:不仅将娱乐新闻处理得更刺激、更煽情,对严肃新闻也同样处理得更戏剧化、更人性化。年轻一代的受众如大学生等,虽然对严肃新闻有非常强烈的需求,但往往对严肃新闻的认知度较低,而对软新闻的认知度却相当高。这可能与大学生群体本身特点有关:大学生正是人生获取知识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他们对知识、信息往往没有太认真的选择。因此,媒介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就不容小觑。如果媒介的娱乐化倾向过强,大学生便被迫接受娱乐性新闻,而对于他们来说,娱乐新闻并不是知识,只是消遣。如果媒介增加报道严肃新闻,他们对硬新闻的关注度也随之提高。根据传播学的“议程设置原则”,媒介在受众的议题选择上有着重要作用。在这方面,媒体应当充分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作者单位: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与传播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