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自主创新结硕果

2006-04-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通讯员 邓仲谋、张程 记者 吴春燕 我有话说

本报讯从一个创业之初一无资金、二无经营场地的空壳校办企业,发展到今天总资产近3亿元的广东高校首家上市公司,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有限公司(002030)(以下简称达安基因)靠的是什么?记者采访发现,公司员工们的答案基本相同:自主创新让达安基因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

达安基因的前身是“

中山医科大学科技开发公司”,1991年,创业者通过贷款几十万元建立了基因诊断技术研究实验室,设立了“中山医科大学达安基因诊断中心”,选择了PCR(聚合酶链反应)这一基因诊断前沿技术产品作为开发战略,走自主创新之路。2004年8月9日,达安基因正式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截至2005年12月31日达安基因的总资产已达2.9亿元,净资产2.7亿元,2005年总收入1.6亿元,利润3200万元。

达安基因自主创新的路并非一帆风顺。1996年是我国PCR市场火爆的时期,如果达安基因当时以其产品质量和有效的经营方式,就可实现对国内市场的最大占有,并取得可观的经济效益,但达安基因没有这样做。达安基因的研究者们已经发现,第一代PCR技术因其污染所产生的假阳性问题难以发展成为成熟的临床检验技术。达安基因克服了眼前PCR市场巨大的经济诱惑力,在大量掌握国际PCR技术的基础上,根据实验室的大量技术筛选所获结果,把荧光定量PCR试剂盒作为新一代PCR检验技术产品进行重点攻关研究。1997年,达安基因不负众望,攻克了荧光定量PCR的核心技术――荧光探针的合成、标记和纯化,建立了稳定的技术平台。1998年,首次申报的5个荧光定量PCR产品通过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检定合格。此时,在国内该技术领域不要说同期研究者,连知道这一技术的人都极少。1999年底,达安取得了国内第一个荧光定量PCR试剂――“乙型肝炎病毒核酸(PCR)荧光检测试剂盒”产品的新药证书和试生产批文,此时,国际上荧光定量PCR商品化试剂尚处于FD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理过程中。

翻看达安基因的荣誉,里面留下了一连串自主创新的脚印:达安基因先后承担了2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重点攻关项目,特别是荧光定量PCR技术项目研究成果被评为2004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去年是达安基因丰收的一年,达安基因的乙肝病毒试剂盒和新型冠状病毒试剂盒(SARS)获国家重点新产品,该项技术发明荣获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颁发的第九届中国专利金奖。如今,达安基因已拥有乙肝病毒、丙肝病毒、结核杆菌、沙眼衣原体等6个产品的国家二类新药证书和生产批文。公司的荧光基因探针PCR技术的研发水平及生产工艺亦趋于成熟。目前达安基因已经开发的病原体诊断试剂盒项目达到上百项,其中大部分完成实验研究,近30个品种进入临床验证和新药申报阶段。记者欣喜地看到,2003年11月达安基因开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扩增(PCR)荧光检测试剂盒”(SARS检测试剂盒)为广州市在国内实现非典零报告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为2004年广州新发现的4例非典病例提供了确诊依据。记者更欣喜地听到,达安基因已将肿瘤的早期诊断及遗传病荧光PCR诊断试剂盒列为研究重点,一旦获得成功,不仅能够获得巨大商机,而且将大大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