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近代海防研究的力作

2006-04-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郭汉民 我有话说
不久前,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王宏斌的《晚清海防:思想与制度》(以下简称王著),这是该书作者继《清代前期海防:思想与制度》(社科文献出版社2002年)之后研究近代中国海防问题的力作。王著分上下两卷,着重研究晚清海防的两个重大问题:海防思潮与军工修造制度。通观这部40余万字的著作,主要有如下三点印象。

一是全面系统地考察了晚清时期围绕海防策略的六次大讨论。晚清每发生一次海防危机,都随之出现一次海防问题的或公开或秘密的讨论,这种海防问题的讨论先后进行过六次,日军侵台而引发的大讨论是其中的第三次。王著系统考察了每一次海防大讨论的背景、内容、核心问题及其争论情况,具体而微地揭示西方海防、海权、海洋观念输入中国所引起的变化,以及当时中国人对于海防安全的思考。

二是对比清代前期揭示了晚清海防方针及海防体系的变化。清代前期的海防对象是海盗和海上异己势力,长期推行“重防其出”的海防方针,严禁向海外移民和运输战略物资。与之相适应的海防体系是以陆基为主,即以海口露天炮台为主、近海小型战船为辅的水陆相维体系,海岸兵力分散布置。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这种星罗棋布的水陆相维的海防体系遭到严重挑战和破坏,清廷最初试图加以修整而成效甚微,后来持续发生的海防危机迫使清廷改变战略方针为“重防其入”,即以防御外国入侵为主,于是修筑了军港,组建了北洋、南洋和福建水师等海上机动作战力量,以确保近海与内河的安全。守军依托炮台工事重点部署于重要海口和内河两岸,目的也是为了确保长江、珠江、马江、海河等沿岸城市的安全。架设电线和修造铁路也都服务于海防。这种海防方针及海防体系的重大转变体现了历史的进步,但与西方列强的海权战略相比,仍然是落后的,故而无法从根本上改变中国被动挨打的局面。

三是研究和评述了晚清的军工修造制度和技术成就。王著对移植西方军事科技而形成的新的军工修造制度进行了认真研究,以福州船政局为个案探讨国际军事科技的移植情况、行政管理体制、会计稽核和工薪制度的利弊得失。从海防的角度研究军工修造制度亦弥补了以往洋务军用企业研究中的薄弱环节。

综上所述,王著通过对晚清不同时期海防思想、海防政策、海防体系以及军工修造制度的考察,理清其演变轨迹,总结其经验教训,评价其功过是非,既有促进近代中国海防史研究的理论意义,也可以为现代海防建设事业提供多层面的历史启示,是值得欢迎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