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手记:在4月初举行的一个环境论坛上,中国环境规划院研究员葛察忠说,有相当一段时期,是“经济发展伤害环境”;后来,又有相当一段时期,是“环境制约经济发展”;现
在,一些专家提出一个崭新的概念,叫“环境促进发展”。他说他对这个概念的内涵还不太了解,正在进行深入研究,尤其想找到“中国证据”。
带着同样的问题,记者趁着春光明媚,到山东、河南一些地市的企业和社区进行了调查。在走访中,记者不断地听到一些新鲜的词汇,比如“环境优化经济”,比如“环境改善经济”,比如“环保不是外部的要求,是内在的需要”;同时,看到一些与这些词汇相为呼应的新兴现象,比如循环经济进入“大循环”,比如环保产业成为“创新增长点”,比如大中城市开始重视“生态用水”。
“踏春”归来,记者给葛察忠研究员发了封邮件,说,您需要找的例子,中国大地上已经出现了不少,通过留心观察和萃取,“环境促进经济发展”这个理论,肯定能找到大量有效的“中国证据”;靠这些中国证据,甚至能够总结出“中国经验”来。
循环经济正“螺旋式上升”
所有搞化工的人都知道,海水是宝贵的化工原料;可所有搞化工的人也都知道,海洋化工往往意味着对海洋的重度污染。十年前,山东潍坊依托山东海洋化工集团,成立了海洋高科技开发区;十年后,这个开发区更名为滨海开发区,而山东海化在这个开发区的地位却“下降”了不少。山东海化集团董事长肖庆周说:“山东海化这两年发展迅速,我们地位下降,有两个原因,一是园区内的其他企业发展同样迅速,二是因为在我们这个园区重视发展循环经济,所有的排放物都会成为资源,企业与企业间不再是单纯的上下家关系,而是互联网的关系。”
滨海开发区拥有丰富的地下卤水资源,可用于发展海洋化工产业,同时利用浅海滩涂资源进行海水养殖。这两种产业之间的矛盾又十分突出,发展化工生产,容易造成环境污染,影响海水养殖。
是循环经济化解了它们之间的矛盾。在滨海开发区,对海水的综合利用已到了“吃干榨尽”的程度:首先用来放养贝类、牡蛎、鱼虾等;初级卤水放牧卤虫;中级卤水先送纯碱厂、硫酸钾厂、灭火剂厂等供工艺冷却;吸收了这些厂废热之后的卤水送到溴素厂吹溴;吹溴后的卤水晒盐;晒盐后的苦卤生产硫酸钾等产品。这“一水六用”,是目前国内海水利用最为彻底的模式。
这个以海水为原料形成的产业链,又通过左右关联和上下延伸,形成海洋化工的生态“互联网”,初步形成了碱、溴、苦卤化工、精细化工四大产业链条,从而建立起上下游产品接续成链、资源循环综合利用为特色的海洋化工生态工业体系,实现了产品及其废弃物在体系内的再资源化。
废物都资源化了,“治污”就有了全新的理念。由于“排污”少了,滨海开发区的海水养殖业不但没有因为身边有个大工业园区而成为污染灾区,相反,万亩滩涂成了抢手的金海银滩。潍坊龙威实业有限公司养殖公司海水养殖面积达20万亩,年产水产品2000多吨;2005年养殖的梭子蟹收成不错,亩产达40公斤,每公斤市场上卖到60元。
滨海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苏立科说:“循环经济不是闭合的,不是原料进来循环一圈之后,返回来的还是这种原料,而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循环经济也不仅局限于一两个特殊社区内,而会‘螺旋’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它没有起点,永不竣工。”
治污过程成为创新过程
记者在山东聊城高唐县的泉林纸业集团采访一圈下来,面对这家国家发改委最新确认的“循环经济试点企业”,总感觉有些疑惑:都说“蒸球法”是造纸业要淘汰的落后方法,可泉林“老技术上发展出新工艺”的非木纤维“置换蒸煮”法仍旧依托于“蒸球法”;都说要解决草浆造纸的污染,必须上马碱回收工艺,可泉林到今年才上“热电联产碱回收工程”,以实现水、热、电和碱系统的企业内平衡;都说草浆造纸很可能被木浆造纸所代替,可泉林人却鲜明地提出,“麦草、芦竹、棉秆这些可持续的原料同样能提取长纤维,草浆造纸必将取代木浆。”
显然,泉林的眼光已经不只盯在治污,而是巧妙利用治污这个难题,敢于在多个环节寻找创新突破点。如果泉林的创新能够实现,那么,我国造纸业将找到一个极佳的推广范例。泉林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洪法说,泉林纸业生产过程,是循环经济过程,也是工业治污过程,更是创新的过程。
泉林公司研究出的“酸析木质素”方法,不仅使COD总排放量稳定在130毫克/升以下,走在全国同行业的前列,而且改变了制浆企业仅靠碱回收治理环保的做法;采用超效浅层气浮法回收白水,基本实现了抄纸白水的封闭循环利用,有效地节约了水资源;通过革新传统制浆工艺,研发出“麦草二次置换蒸煮”的新型工艺,使得麦草浆的主要指标如纤维强度、白度可与进口的桉木浆相媲美;引进新型制浆造纸原料芦竹,通过技术攻关,攻克芦竹制浆工艺,生产的芦竹浆白度高、滤水性好、弹性强,可以制造高档纸种;投入2亿元,花了10年时间,与相关院所共同研究取得了突破:所有造纸厂都头疼的黑液,在泉林手中,变成了供不应求的“嘉有牌”生物有机肥,一年能销售30万吨,营业额近亿元。
过去,一谈治污,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强迫企业关闭。河南和山东每年都要关闭相当一部分企业。但他们关得巧妙,关得让人信服,关闭越多,当地经济发展越健康。山东东营市环保局长刘云华说:“我们做的是让人家关门的事,当然会招来怨气。因此,我们要想办法,让企业关得高兴,让企业关得心服口服,让环保促进社区和谐发展。”刘云华担任环保局长四五年的时间内,做得最多的事,不是如何想方设法关闭企业,而是想方设法帮助企业“升级”和“转型”。“首先你要和他讲道理,让企业老总学习环保知识,学习相关法律;接下来,要帮他们探讨合理的治污技术,探讨企业升级的方法。其实人家企业老总也是聪明人,他们也盼望能够生活在良好的环境里,因此,很多人一说就透,一点就通。”东营有家神弛化工公司,上的二期重油项目严重污染空气,从它生产线建设之日起,东营环保局就与它们展开了持久的“影响战”,督促它们治理和搬迁。最后,环保局在一个化工企业集群的园区里,帮助这家企业找了个位子,这样既然容易集中联片治污,又容易与左右邻居形成上下游和产品群的优势。该公司董事长李九玉说:“开始时我们也不服气,现在看来,正是环保局的帮助,让企业将来健康成长有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