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雅得街景 |
期待已久
应沙特阿拉伯王国王子阿穆尔、公主瑞穆的邀请,日前我们中国记者一行5人访问了这个国家。对我来讲,这次访问期待已久。40年来我几乎转遍了所有22个阿拉伯国家,唯独沙特未能访问。在以色列建站常驻后,视野开阔了,更想走进沙特看看。因为,中东事务离不开沙特,毕竟沙特是举足轻重的中东大国,是伊斯兰发源地和朝觐圣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量国和生产国,石油储量近400亿吨,占全球的1/4。
中沙友好交往至少有千年历史,郑和7下西洋曾经多次到过沙特。至今沙特朋友赞扬中国当时虽拥有世界最强大的海军,却没有占领海外一寸殖民地。然而,遗憾的是,双方的交往后来几乎停顿。15世纪后,明清朝廷闭关自守,中东沦为殖民地。二次大战后,在冷战影响下,沙特1946年和国民党政府建交,最初是总领馆,大使在埃及。新中国成立后,逃到中东的军阀马步芳1957年至1961年任台湾驻沙特“大使”,1975年死于沙特。中国改革开放后,影响和实力更大,中沙1990年7月建交,沙特是最后和中国建交的阿拉伯国家。
提起沙特,人们的印象似乎就是沙漠、石油、宗教。走进沙特后才发现,和原先想像的大不一样,令人耳目一新。同行的记者说,“不安之旅”成为“感动之旅”。
平民王子
利雅得街头的姐妹俩 |
我们抵达前,兄妹正在埃及开罗照顾体衰病重的母亲和外祖母,他们专门赶回接待我们,在吉达整整陪我们3天。沙特朋友戏言,王子开车、公主陪同,这是元首都得不到的待遇。才华出众而又如此平易、朴实、谦和、体贴,实在令我们意外和感动。
沙特王室的影响很大。作为王室客人,我们的签证非常顺利,签证费也免收。在机场,专车直抵舷梯接送。正是王室的影响和王子公主的为人,我们才顺利采访了国王大臣、媒体老总等,还一起用餐长聊。
阿穆尔王子的家族曾遭埃及军队驱赶落难到高加索、中欧,有欧洲、埃及血统。阿穆尔高大白净,他大学专业是建筑设计,现在却从事电脑、银行等业务。瑞穆公主有些像中国人,她生在纽约,在法国学摄影,在许多国家包括中国举办过摄影展。她两次访华,喜欢深入民间,喜欢北京小吃,还喝过豆汁,有浓厚的中国情结。她说自己的前世是中国人。或许是看多了世间沧桑和不平,她30多岁了至今独身,安静时眼神中偶尔隐隐有些忧伤,令人联想到她的名字―――瑞穆,阿语的意思是“离群的孤独羚羊”。
中国热
沙特朋友说,外界普遍认为,美国是沙特的战略盟友,关系密切。实际上,沙美关系是以石油换安全为基础,是互有所需的双向合作,沙特从来就不是美国的殖民地。相反,双方的文化、宗教理念悬殊。1990年以后,内外压力使沙特开始外交调整,拓展多极世界的外交空间。“9・11事件”后,尤其是伊拉克战争,沙美关系出现恶化。令沙特寒心和反感的是,美国不顾双方建交63年的长期合作,视沙特为威胁美国安全的恐怖主义温床、大本营,采取了干涉沙特内政、撕毁经济合同、冻结沙特银行资金等做法。现在美国强大,沙特惹不起可以躲开。
美国变脸,加上世界石油市场的变化、国内改革等因素,沙特王室承受沉重内外压力,决定进行外交政策调整,积极向多元化外交发展,注重和欧盟及亚洲的合作,平衡美国的影响。中国是沙特极为重视的外交重点。
沙特朋友认为,未来的挑战不光是经济的,更是智慧文化的挑战。中国和沙特历史上都强盛过,都对人类文明有过杰出贡献。中国的改革既保障经济迅速发展,又坚持了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价值,具有世界意义。如今世界离不开中国,沙特需要稳定发展,非常看重中国稳定发展的经验。我国驻沙特大使武春华说,中沙关系近年来突飞猛进,沙特国王1月访华,胡锦涛主席即将访问沙特,两国首脑3个月内互访,这在国家关系中是罕见的。中沙关系最大的期待是尽快加强双方的了解与合作。
沙特正在出现一股中国热。记者所到之处感到沙特人对中国的友好,他们都知道先知穆罕默德的圣训:“知识,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认为中沙携手密切合作将对双边和国际事务产生重要影响。沙特旅游总局已许可中方团体旅游签证,将在华设旅游办事处,沙特正在研究对中国推出沙特、约旦、也门旅游线。沙特电台已决定今年7月开播中文节目。
阿穆尔王子说,长期来,沙特主要通过西方媒体了解中国,中国也同样主要通过西方了解沙特,其中误传和曲解不少。这次他所以自己请中国记者朋友访沙特,不要沙特官方接待,就是想让中国朋友了解一个真实的沙特。阿卜杜拉国王1月访华前,他还组织沙特民间团访华,其中半数是沙特华裔,国王在北京会见了他们。现在许多沙特人热心学中文,但目前缺乏教材师资,甚至不得不从台湾买中文教材。有这么多热心友好的朋友,沙中关系一定会迅速发展。相互了解和信任是长期合作的坚实基础,沙中正积极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交往,特别是旅游、文化、教育、科研等交流。
沙特朋友说,石油储量再多,也有枯竭之时,最多维持开采百年。石油化工产品有6万多种,沙特战略是经济多元化,正在努力发展石油深加工,扩大化工出口,逐步减少原油出口。沙特对中国着眼长期互利互惠合作。沙中经济合作天地广阔,互补性强。沙特有丰富能源、资金、矿藏等,中国亦可在沙建电子、高科技、服装等企业,利用欧美对沙特无出口限额的优惠。
沙特朋友说:“经济是今天的,科技是明天的,教育是后天的,而文化包括今天、明天、后天和大后天。”
平和富足开放
在利雅得国家博物馆,我们看到,沙特王朝1902年建立时的王宫今天看来如同土屋,著名城市“红海新娘”吉达只是个有一棵树的小渔村。上世纪30年代英国来沙特钻探石油,6口井都失败了,美国人钻探的第7口井成功了。
沙特发现脚底下全是石油,然而石油真正成为大规模的经济行业却是30多年以后。经济迅速发展,石油财富最初令沙特人不知所措,甚至拘束。经济实力使沙特人迅速接受现代文明和教育,如今沙特教育全部免费。阿穆尔的奶奶1955年在吉达建立了第一所哈纳女子学校,如今已发展成沙特第一所女子大学埃富特学院,家族还出资建质量一流的灯塔私人学校。
沙特人日常穿白袍,妇女是黑袍。这是适应沙特炎热气候的民族服装,并非宗教色彩。沙特朋友说,伊斯兰的本意是和平、平和。伊斯兰教和其他主要的宗教一样,号召人们宽容行善。中东战火灾难,是种族和利益冲突的结果,尤其是十字军宗教入侵等外来侵略,归咎于伊斯兰教是西方的偏见和误导。
沙特朋友不吃五星级酒店的免费豪华自助早餐,却开车拉我们去品尝街头平民小吃。小店老板是叙利亚人,聊天才知竟和我是大马士革大学校友,不过他学的是哲学,如今在沙特也很知足,这儿除了收入高,还更自由、舒适。沙特2300万人口中,现有600万外籍人士。
在利雅得遇大暴雨,水淹低洼街道,气温骤降。同行带的防暑降温防晒品不但一点没用上,反而冻出感冒。结束访问那天,大家才发现,此行除了在飞机上见到的一串串圆形大绿洲外的沙漠,竟然还没有见识真正的沙特沙漠。于是,便驱车半小时到郊外,踏足雨后沙漠。车轮陷入流沙,一辆越野车赶来,3位小伙熟练地拿出钢缆拖车,看来他们经常如此助人为乐。我们上路回首,见那几位小伙正在帮另一辆陷入沙中的车。
返回时,在利雅得机场遇一赴俄罗斯的沙特夫妇,行李超重20多公斤,从箱中清理出的衣物满地铺开,颇狼狈。我们便把手中的空提袋递给他们解围。他们连声感谢,周围是赞许的目光。
或许,多年后,他们和在场的人还会记得中国人善良相助。而我们也不会忘记,那沙漠中拖车沙特小伙的笑容。国有大小贫富,人有三教九流,相互交往,贵在心灵的相通贴近。
20公里长的吉达海滨大道
吉达市灯塔小学生在上电脑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