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他华人不同,许先生做事非常低调、务实。年近59岁的许经旋毕业于菲律宾大学机械工程系,后获得圣托马斯大学的商业管理硕士学位。上世纪70年代,他便开始帮助经营管理甘蔗种植园、糖厂、碾米厂等家族企业,并涉足经营农业机械生意。由于当时菲律宾农民普遍贫穷,没有能力偿付设备款,几年后,他开始经营医疗器材、电脑生意。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他逐步建立了自己的信息技术学院、医院、护理学院等,生意可谓如日中天。而恰在此时,一个机会却让他与阔别几十年的农业再度交手,但这次他不是为了自己的生意,而是肩负着为菲国农业引进中国技术,提升菲中农业合作的重任。
2001年,为扩大农业合作,菲中两国政府决定向对方派驻农业专员,而菲农业部希望找到一个既熟悉本国农业现状,又了解中国的农业发展情况的人选。一个偶然的机会,时任菲律宾工商总会主管农业与粮食的副会长许经旋碰到了当时的农业部长,两人一拍即合。2002年,他正式被菲政府聘为农业参赞,从此开始了他奔走中菲两国之间的历程。为了全身心地投入菲中农业合作,他将学校、医院等业务交由夫人林冰莹管理,而医疗器材、电脑生意则放手给儿女们经营。
许经旋说,“刚上任时,我就有一份自我承诺:把菲中农业交流建立起来。”菲律宾有8500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约占70%,由于多年来稻米种子技术和生产技术水平较低,菲方每年要进口大米180-200吨,玉米进口也在80-100万吨之间,加上人口增长太快,粮食负担愈来愈重,而由于杂交水稻的推广,中国粮食产量却以惊人的速度上升。他说:“菲律宾的水稻一年可产三季,如果引进杂交水稻技术,每季可增产三倍,三季就是九倍,这样菲律宾的大米就有望自给自足了。”为此他多次登门拜访“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博士,为杂交水稻在菲落地开花迈出了关键一步。此外,他还与中国农业部等部门合作,帮助中菲农技中心在菲推广杂交水稻技术和中国农业机械。为了将中国的先进技术引进菲岛,许先生跑遍了中国的大江南北,特别是吉林、山东、湖南等产粮大省。2003年8月,他组织安排菲律宾农业代表团参加长春农博会,从此拉开了吉林杂交玉米、高粱和蔬菜等扎根菲律宾的序幕。吉林富华集团与西岭农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组织专家,带着当地优质玉米杂交种来菲试种,最高产量达每公顷12.8吨,比当地产量提高三至五倍。2005年3月,富华集团向菲律宾正式出口30吨吉林优质玉米杂交种,并在菲国20多个省的1600公顷的土地上进行大面积商业化种植,中国玉米杂交种子首次走出国门。今年3月下旬,富华集团宣布拟在菲投资近50亿美元建设中国农业技术转移中心、粮食生产和深加工基地,在当地引起了轰动。
在引进中国先进农业技术的同时,许先生不忘全力推动菲国农产品引入中国市场。菲律宾盛产芒果、菠萝、香蕉等热带水果,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些热带水果在中国的市场上并不多见。为此,他三番五次游说菲律宾工商总会等各商业团体及商务部、农业部等政府部门。今年1月日,中菲两国农业互惠协议正式实施,两国互降农业关税,他说,这不仅将使更多优质菲国热带水果进入中国,还将拓宽两国的农业交流合作领域。菲律宾与中国在农业合作的很多领域都有互补性,渔业合作、椰子技术合作等都很有潜力,两国农业合作前景非常广阔。
在采访即将结束时,许先生称,由于他已近花甲,按照菲国政府规定,60岁要退休,今年6月他将结束在中国的使命,将这一职位让给更有闯劲和活力的年轻人,这并不意味他会赋闲在家,相反他将担任中国―东盟商业理事会的领导职务,从更广的范围内,推动中国与东盟的商业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