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富过程中,难免有诸多缺失,若解决不善,势将影响未来
正视速富的缺失
速富符合全国人民的期盼与利益,但也带来不少缺失,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首先,由于各地盲目攀比,重复建设,造成产能过剩。我国钢铁生产能力,已超过需求1.2亿吨,还有0.7亿吨产能在建。电解铝产能高达1030万吨,已有260万吨产能在闲置。焦炭产能超过需求达1亿吨,还有3千万吨处于在建、拟建中。汽车产能已经出现200万辆过剩,在建的却有220万辆,还有800万辆在拟建中。600种主要消费品,没有一项供不应求,却有73.3%供过于求。产能过剩,积压大量资金,导致许多企业亏损,甚至面临破产。这可能再次引发通货紧缩。
其次,高增长低就业,有面临第二次失业高峰的危险。我国1990年GDP增长7.89%,就业率还增长2.61%,但2003年GDP增长了9.1%,就业率只增长1.1%。今年我国16岁以上人口增长已达高峰,仅城镇就需安排2500万人就业,其中包括413万高校毕业生和480多万初、高中毕业生。但城镇只能安排1100万人就业,将有1400万人面临失业。1996年曾出现过第一次失业高峰,应防止再次出现。
第三,高产值低利润。我国60%的出口产品虽标着"中国制造",却是由外国公司控制的。这些产品的GDP算中国的,但大部分利润被外国公司拿走。一个芭比娃娃售价20美元,中国只能获得35美分,一个MP3卖79美元,中国只得1.5美元。
第四,城乡差距、东西部差距继续拉大。十五期间,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增长58%,而农民仅增长29%,相差一倍。这使原本严重的城乡差距继续拉大。东、西部的差距也同样在拉大。这就使我们的基尼系数,不断上升,越过安全警戒线0.4,已达0.45。在世界银行统计的120个国家与地区中,我国排在第85位,已接近社会贫富分化严重的一些拉美国家与非洲国家。
第五,居民消费率持续走低,内需拉动难以奏效。我国居民储蓄率已高达40%,目前,存款余额已达15万亿元,创历史新高。十年来我国最终消费率平均为59.5%,比世界平均消费率低了近20个百分点。多年来我们一直指望增加消费,用扩大内需来拉动经济,但总是效果不明显。
第六,粗放型经济,有点近于掠夺式开发。造成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失衡,事故频发。据科学院报告,对世界59个主要国家的资源绩效水平进行排序,我国位于54位,倒数第6名。
转变财富的观念
27年的快速发展,何以造成上述的诸多缺失呢?已有许多人从各方面作出分析。笔者试换另一个视角,从“财富观”上来分析这些问题,也许能带来新的启示,找出新的解决思路。
我国两千多年的农耕经济,历史之长,规模之大,水平之高,堪称世界之首。这就铸成了偏重有形物质资产的传统财富观。汉语的“富”字,上部为“宝盖头”,是房屋的象形;中部“一口”,是男丁劳动力的代表;底部的“田”,则是赖以生存的土地。耕地、房屋、劳动力这三样齐备了,就能自给自足,堪称富户。反之,若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又无后嗣劳力,便算赤贫。这种流传上千年的传统财富观,一直束缚着我们的思想,只重视有形物质资产,轻视非物质无形资产。可是在工业经济社会中,财富观已开始变化,有形资产逐步让位于无形资产。到如今的知识经济时代,更确立了以非物质无形资产为主的现代财富观。
一个企业,其占地、厂房、装备、设施、流动资金等构成了有形资产。企业的自主技术、标准、设计、品牌、管理等知识产权,再加上企业的员工素质、研发能力、信息化程度、营销策略、诚信水平、公关形象、企业文化等,这些构成了企业的无形资产。这些无形资产,虽然没有实物形态,也非货币性的,但却是可辨认的,通过科学评估,也能同有形资产一样,被量化为货币,进行比较。两者的比例,标志企业的竞争力与先进性。无形资产所占比重越大,表明企业越先进、越有竞争力。一般高技术企业,无形资产比重都超过有形资产。
我们有些企业,仍受传统财富观的束缚,只重视有形资产,忽视无形资产。办企业重点忙着圈地、盖厂房、买装备,认为这些看得见,摸得着。但舍不得花钱去做可行性研究,也不肯花钱买技术、买标准、买管理软件,更不愿投钱去研发自主技术、自主标准,去创品牌、打市场,认为这些看不见,摸不着,都是虚的。结果企业办成了,却连年亏损,只好又引进外商来合作。外商常投入30%的资金,却占有50%的股权,进而获取70%的利润。这是为什么呢?因他虽只带来30%的资金,但他还带来核心技术、标准,以及管理程序。这些都要作价,形成干股,加上还要用他的品牌、营销渠道。所有这些无形资产,就成为他获取70%利润的资本。
企业如此,地区以至国家也如此。耕地、牧场、森林、矿藏、保护地、海洋等自然资源财产,加上各种人造财产,包括建筑、道路、交通、城市用地,水电气、通讯等不动产和交通工具、装备等动产,以及货币、黄金储备等金融资产,这些皆属于有形资产财富。但社会还拥有很多无形资产,诸如教育水平、法治程度、劳动者技能、社会诚信度、信息化水平、行政效率、自主创新力、市场竞争力、人才培养力、生态环境指数、社会稳定安全指数、抗灾应变能力、公共卫生状况、文明程度等。这些无形资产所占的比例,也同国家发达程度成正比。
世界银行于2005年底,正式公布了“2000年国别财富报告”。这个报告以2000年数据为基础,统计分析了近120个国家的财富构成基础。全书于2006年初出版,名为《Whereisthewealthofnations?》(国家财富来自何方?),企图探寻财富的来源。结果发现,越富庶的国家,有形资产所占比率越低,无形资产所占比例越高。报告称:“此次财富估算最令人意外的,是无形资产具有很高的价值。被研究的样本中,有近85%的国家,其总财富中有50%以上来源于无形资本。”
报告还发现,一个国家无形资本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法治程度与教育水平。在中低等收入国家中,其无形资本平均有36%取决于教育水平,57%取决于法治程度。这就意味一个国家的富裕程度,同该国的法治程度及教育水平成正比。
报告的人均财富排名榜中,在被评估的118个国家里,我国排在第92位,倒数第27名。靠前的全是欧美国家,仅日本跻身于前10名。这些国家的法治指数与教育水平,同样也名列前茅。而排于末尾的倒数10名,多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贫穷国家,那里教育体系失缺,法治水平很差、腐败盛行。
如果我们能从这份报告中得到启发,自觉转变财富观,认识到无形资产的价值,那么目前存在的许多问题,就可迎刃而解。
(人物素描:和平刊头篆刻:王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