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昆 |
记者:最近中国曲协率先办起了社会主义荣辱观曲艺专题创作学习班,能否介绍一下有关情况?
姜昆:我们这个学习班在北京办了10天,来自全国各地的30多名学员围绕着“明荣辱、知廉耻、促和谐”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我们把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看作是繁荣曲艺创作的一次重要机遇。有三点原因:首先,从内容来说,曲艺艺术从来都是围绕着社会公德、社会风气来创作的,像以前的《董存瑞》、《一车高粱米》、《不正之风》等,现在回过头去看,基本上都是围绕着社会主义荣辱观进行的宣传。其次,从形式上讲,曲艺是最大众化的、最直接的艺术形式,最容易被大家理解和接受。现在宣传“八荣八耻”,正是我们大显身手的好机会。第三是曲艺艺术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现在的社会伦理、道德确实有败坏的现象,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有些文艺创作有恶俗、恶吵的现象,在某种程度上也传播了一部分社会不正当风气。所以,我们要结合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举起反“三俗”(即低俗、庸俗、媚俗)的旗帜,深刻地表现老百姓所关心的社会问题。
记者:在学习班上,大家的创作积极性是不是都很高?
姜昆:这次学习班共收到近60篇作品,我们从中选出30部优秀作品,编成一个集子叫《明荣辱、知廉耻、促和谐曲艺演唱专集》,发到需要演唱资料的单位,让他们演出。
记者:有没有想过把曲艺创作和网络结合起来?网民的人数已经超过了1亿,这是一个很大的群体。
姜昆:这次中国曲艺网全程跟踪我们,把我们的一些作品放在网上。网民们这些天还主动给我们发邮件,把他们在网上的语言作为素材提供给我们。网络对于曲艺创作人员而言,是最好的贴近生活的媒介。现在,时代发展这么快,全靠我们深入生活把它反映出来,确实有一定的局限性。网友们在网上就某一事件或现象高度集中和广泛的议论,给我们提供了另一个深入生活的渠道。所以,我是非常重视网络的。跟我们一起参加学习班的,有一位就是网上非常流行的那首歌《大学自习室》的作者郝宇,现在他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读研究生,我跟他说一定要把网络说唱搞好。我希望我们的创作人员要广泛利用新媒体作为我们获取素材的途径。
记者:从目前来看,网民有些行为还需要引导,网络文明建设仍有待加强。
姜昆:网上现在最缺乏的是公理和真相。网上传播了很多道听途说的消息,还有人在上面恶意造谣。而且,网上有一种群体“暴政”现象,大家说谁好,你要说不好,他们马上就拿“大砖头”砸你。比如郭德纲,我们其实都挺支持他的。多年来,他忠于传统相声艺术,坚持小剧场演出。现在,郭德纲在网上很火,有人就拿他来“砸”我,说我们把主流相声搞得大家不欢迎。应该说,互联网上某些评判标准有待于进一步确立。
记者:在网上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也要讲究方法。
姜昆:网友们可能对某些直接宣传的形式不喜欢,我们不妨换个思路。比如在这次学习班上,我听到了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8岁的孩子,家里特别穷,得了白血病,写了遗嘱,不让医生再给他治了。他说:“我的病治也好不了,干吗让我的爸爸妈妈受这么多痛苦,他们为了救我,已经倾家荡产了。我来了,我很乖,这就够了。”最后社会给他捐助了40万块钱。他特意给医院留了一份,让医生救好和他一样患病的孩子。虽然这个孩子只有8岁,但人性美的一面全显现出来了。我坐在那里听,当时眼泪就流下来了,我发动大家一定要把这个事例写出来。实际上,这个故事讲的是对生活的热爱,是崇高的道德情操。如果我们要对网友进行这方面的宣传,给他们讲这个小故事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