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中兴通讯刚成立时,还只是一家注册资金280万元的小电子厂。20年后,中兴通讯已经成长为中国通讯制造业最大的上市公司。在美国《商业周刊》公布的2005年全球信息技术百强榜中,中兴通讯作为中国内地惟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兴通讯还是一种标志,是中国企业从技术到管理全面走向世界、是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具备真正意义上的“高”和“新”特征的标志性企业。
中兴“三级跳”的跨越式发展
在深圳的业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三流企业卖产品,二流企业卖品牌,一流企业卖专利”。中兴通讯就是这样一家一流企业。
作为在通讯技术领域走在世界前列的企业,中兴在全球电信产业最热点的3G(第三代移动通信)、NGN(下一代网络)、IPTV(网络电视)、宽带接入、数字集群等技术和应用方面,都居于世界先进水平。有人形容,20年间,中兴实现了从技术追随者――局部领先者――规则制定者的“三级跳”的跨越式发展。
数据是最有说服力的证明:中兴通讯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三大DSL提供商,它在40多个国家研发了1200万种DSL产品。中兴通讯已经融入了全球3G先锋的行列。2004年,在CDMA强大技术和品牌基础上,中兴通讯发布了第一个由中国人提出的全球性数字集群标准中兴GoTa,首开中国通信企业向国际著名厂商进行专利授权的先河。
在谈到开展自主创新的动力和动机时,中兴通讯董事长侯为贵有一段话非常发人深省:“中国一直都没能摘去‘世界工厂’的帽子。对这一问题需要辩证看待,在一定历史时期,中国作为‘世界工厂’有其必然性。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在世界上真正立足并赢得国际社会的尊敬,必须在高科技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中兴通讯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在企业创立之初,就将自主创新作为立身之本。”
立足于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的结果,是使中兴通讯在国际上逐步摆脱了技术追随者的角色,成了规则的制定者。到目前为止,中兴拥有最能体现企业专利质量的发明专利2000多项,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国际专利申请。中兴已经跻身全球发展中国家PCT专利十强。
中兴重视人才的“三个荣誉”
中兴通讯能够实现“三级跳”的跨越式发展,是因为在背后有一支非常庞大的科研人才队伍。“企业发展的本钱第一是人才,第二是人才,第三还是人才。”中兴通讯领导的这句话,充分体现了他对人才价值的高度重视。
在中兴的27000名员工中,博士、博士后有400多人,硕士有7600多人。从事技术、研发的高级人才总计超过10000人,成为中国最具活力的高科技企业研发团队。在中兴通讯看来,要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人才的管理、培养和创新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
侯为贵在1985年公司建立之初就认为,只有掌握核心技术,才能具备和跨国通信巨头比拼的资格。而人才的延揽是其中关键一环。
为了延揽人才,中兴每年拿出销售收入的10%作为研发投入,以高待遇吸引业内一流的高科技人才。据估计,中兴近3年的研发投入达到了近100亿人民币。
中兴通讯不仅通过高工资、高待遇吸引人才,还实施“以人为本”的人才战略,建立了一整套培训、使用、激励人才的机制,特别是给人才发展空间,真正做到“待遇招人,事业留人”。
中兴的“三个国际化”战略
早在2000年,中兴通讯就明确提出了“三个国际化”的战略――以人才国际化为根本,市场国际化为重点,资本国际化为依托,在市场、人才、资本等方面全面推进国际化,打造全球范围中兴通讯的知名品牌,力创世界级的卓越企业。
三个国际化中间,人才国际化是重点。为了实现“走出去”的战略,中兴通讯培养了一批熟悉国际市场规则、具备开拓精神的来自国内的人才队伍。同时,中兴也在国外招聘了不少本土人才加入到中兴的员工队伍中,并不断地推进海外员工“本地化”的工作。据统计,中兴现在从事国际市场推广的员工有4500多人,其中员工本地化率为60%。
中兴在推进人才国际化战略的同时,市场国际化战略也是高歌猛进。2004年12月,中兴拿下了覆盖马来西亚全境及周边区域的GoTa网络项目合同。如今,中兴GoTa产品先后攻占了挪威、泰国、埃及、阿尔及利亚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2004年12月,中兴通讯努力已久的“资本国际化”终于取得了历史性成果,公司成功地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
从2005年开始,中兴通讯的国际化进程开始“提速”。措施之一是国际市场管理平台由国内移到国外,通过成立14个海外片区来加大对于100个重点目标市场国家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