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没有上过一天大学,却能创造性地设计出一套“
因为他的存在,建设单位将是否有他参加电气调试作为付款方式的先决条件,13年间为公司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500多万元。
这个人,就是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工人技师王亮。一个攻克了世界大型设备电气控制系统安装调试难题的中国技工。
初出茅庐不怕虎
才从大重集团职业高中电工班毕业两年,王亮就在石家庄承担了研发全国第一套引进消化吸收设备C型翻车机电气调控的任务。当时担任这个大型项目主调的一位设计员离开了企业,图纸不全、软件程序不全,30多家外地用户不断到工地“探班”,观望等待这套“全国第一”的最终命运。
“我是个不服输的人,越有挑战性的任务,我就越兴奋。”多少年后王亮这样评价自己当初的行为。他登上高空测量设备实物距离,钻进地沟勘测设备第一手机械动作原理,不知不觉中就进入到整个设备控制系统的设计之中。那段日子,他饿了就啃口方便面,渴了喝口凉开水,先后对设备进行了二三百处的设计和修改,对数万个数据进行演算、论证和实验,经过100多天的鏖战,他终于攻克了这个难关。
1995年,另一项重任降临王亮身上。领导任命王亮为秦皇岛港煤码头第四期工程中方电气主调负责人。调试开始了,外方设计的天吊始终不能正常地完成准确的动作,在场的外方专家束手无策。王亮此时向外国专家提出一个令对方震惊的意见:设备失常的原因是图纸中过负荷保护装置电气线路设计失误。外方不相信这个中国工人的判断,王亮却以科学严谨的理性分析和娴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设备按照自己修改的设计要求一丝不差地完成了动作。
阳光总在风雨后
2000年时,一项跨年度的大工程摆在了王亮与工友面前:中国与英国合作安装调试两套大型双车翻车机卸车线。
调试中,一个意想不到的故障挡住了整个工作的进程:一线翻车机调试时货车车辆有时脱轨。试车大军停止了前进的步伐,焦灼地等待了二十多天,英方专家先后从本国调来2名设计人员,又从中国技术代理商紧急调来2名技术人员,都不行。
根据自己多年的基本功和扎实的实践经验,结合工友们的诸多建议,反复研究、不断探究,在排除了外围检测元件失灵、测速编码器精度不够、制动器动作失调等诸多原因后,王亮断定只能是程序问题。他利用可编程序控制器夜以继日地一个一个地查找原因,终于在40多个小时后找准了解决的方案。
那一刻,王亮自信地走上操作台,伸手在计算机上轻轻敲击,只10分钟时间,设备就神奇般地进入规定的程序,困扰工程一个月的难题再次被这个中国技工解决了。从此,英方专家主动与王亮交换了位置,请王亮主持安装调试。王亮患病治疗期间,英国专家破天荒地宣布:“调试暂停,等王亮回来再干,调试时间服从王亮的行程。”不久后,一个更大的消息传回国内,英国这家公司经过慎重研究,决定聘请王亮为该公司东南亚地区的电气调试总负责人,年薪20万元,合同首签4年。
“这件事我不是没有动过心,当时我一年才有2万元收入。但我是企业一手培养出来的,看见好处就走人,无论是良心还是道德都说不过去。现在我的物质待遇虽然不如发达国家,但只要我们踏踏实实去做,迟早我们会有好的收入。”王亮显得十分平静。
天生我才必有用
长于思索,勤于钻研。经过长期的观察与思索,王亮越来越强烈地感到,企业产品尽管种类很多,结构各异,但电控系统的安装调试却有一些共同的要素,如果对这些进行认真的梳理,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用于宏观安装调试,就可以简化复杂程序,减少重复性错误,提高安装调试的效率和质量。
这让他欢喜无比,整天沉浸其中,终于设计出一套散料装卸机构、港口装卸机构、焦炉机构和连铸设备电控系统安装调试的软件。这套被称为“神奇软件”先后在河北、新疆、山东、山西等地调试了数十台设备,大大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成本,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目前,应用王亮设计出的这套软件,大连重工・重起集团安装调试6米成套焦炉机构、中小型板坯连铸机、翻车机卸车线和大型堆取料机等重型设备的周期都居世界领先地位。
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宋甲晶自豪地说:“王亮是企业的栋梁之材,三个博士生我都不换。”
王亮说:“在电控技术的登山路上,我才刚刚登上几级台级,前面还有许多台级要去攀登。我要紧跟电控技术发展的步伐,登山不止,做一名名副其实的重型设备电控系统安装调试的‘金刚钻’,为中国工人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