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辱教育走近学生
“教育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接近学生的个体、走近学生的心灵。”校长肖方明对学校开展的荣辱观教育深有体会。在教育中,学校通过开展各种生动形象、富有朝气和活力的活动来增强教育对学生的亲和力。在全国中小学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时程中,渝中区第一实验小学构建起自己的特色校本课程,陶艺课成为许多同学的选择。结合荣辱教育,老师和学生共同创设了陶艺课又一个新内容,“砌长城”。
三个星期过去了,“长城”变长了,“长城”更加雄伟了。这件陶艺作品长城,是学校四年级八个班380多名同学的班级接龙作品。现在,作品已经到了制作后期。他们可以想象作品最后的样子,但制作过程中的深切感受却是想象不到的。指导老师李丹记起孩子共同制作陶艺时的那种情形:有同学找来了长城的制做工艺。于是,力气大的揉泥;手巧的做砖;心细的搭建;少了谁都不行。不仅如此,有关保卫长城的历史故事也被同学们再次讲起,孩子们对长城的感情也随着制作进度加深。
陶艺课变得有声有色。在对作品无限期盼之中,孩子们真真切切了解了什么是团队精神,也感悟到了什么是民族精神。不仅是陶艺制作,学校启发学生通过歌曲传唱、快板学习、诗歌创作、书法展示等校本课,使八荣八耻教育融汇在学生的点滴生活中。在渝中区第一实验小学,你会发现许多特色班级:节约型班级、爱心班级、艺术类班级。在开展节约型班级活动中,每天有40至50名学生担任校长助理,负责对学生用水情况的监督,手把手地教同学如何在洗碗、清洗拖把时节约用水。
演绎“八荣八耻歌”
每周一的朝会,全校3000多名师生都会同唱由大家合作的“八荣八耻歌”。其实,这首“八荣八耻歌”还有很多版本:进行曲式的、变奏曲式的、快板式的、拍手歌式的、三字歌式的。
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喜好再度创造,八荣八耻的内容就被牢牢记住。而对歌曲的再度创造,则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兴奋和激动。巩闵婕、巩闵蕊这对双胞胎姐妹在学校有着相当高的知名度。在学校的音乐沙龙上,她们演奏了自己创作的“八荣八耻”变奏曲。作为音乐爱好者,了解到进行曲和变奏曲的不同后,创作八荣八耻变奏曲的想法就涌上心头。在老师的指导下,她们用心谱曲,得到了大家的认可。
这其间,她们也收获了很多,音乐修养的提高自不必说,但其中应有的责任和专注更让她们难忘。如今,学校的《荣辱歌》已经通过学生教家长、家长推向社区、社区逐步向全社会推广,在社会唱响。
摆起《校园龙门阵》
荣辱教育渗透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每周二中午,学生们都喜欢看自编自采自己制作的一档校园电视节目《校园龙门阵》。按照规定,每个班级都要承担一期节目的摄制任务。副校长曾菁告诉记者,《我谈荣辱观》是近期《校园龙门阵》的主打栏目,已经分别就谈诚实守信、团结互助、辛勤劳动为主题制作了三期。15分钟的时间,发生在校园里的是非荣辱均可在这里显现:有小记者的现场采访,也有小品展播。现场采访直击当事者,把校园里最新发生的荣辱事件播发出来,采访学生自己对荣辱的理解;小品展播则采取由孩子们自编自演的形式,将“八荣八耻”的具体化和形象化,让孩子们在演和看中领会什么是荣,什么是耻。
一些好习惯在孩子们中间慢慢形成:看见校园里有不卫生的地方,立即主动打扫;学会理解、尊重别人;主动参与家务劳动。每一次采访,对孩子们来说,是在询问别人,也是在询问自己,提醒自己,时时做“八荣八耻”的践行者。教育方式的创新、活动形式的创新、学习方法的创新,各种荣辱教育活动,得到家长的认可。有的家长主动给学校写信,“希望用德启迪孩子的心灵,让爱永驻孩子的心间”。校园BBS论坛也成为家长热议的地方,他们在论坛上留言发表意见,提出建议,形成学校、学生、家长三方互动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