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4月27日电(记者袁祥)教育部部长周济今天在这里指出:目前还没有从整体上改变应试教育的倾向,学生课业负担依然过重,几经努力仍未能有效扭转。青少年学生在思想品德、心理健康和身体素质等方面存在着令人担忧的突出问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相对薄弱。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办学行为的不规
周济分析说,从区域看,目前素质教育的实施水平还很不均衡,部分地区和高中阶段存在升学竞争日益加剧的趋势。从城乡来看,城市学校面临升学竞争、择校压力和学生学业负担普遍偏重问题,而广大农村地区则面临着如何确保和提高基本教育质量的挑战。从不同学段来看,素质教育在小学阶段效果比较明显,而离高考、中考越近,实施素质教育的环境就越严峻,进展难度就越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整体说依然步履艰难,任重道远。
周济表示实施素质教育需要解决四大难题:
一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外部环境和条件还有待进一步改善。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一些制约素质教育推进的体制性障碍尚未消除,城乡二元结构和现实差别不断扩大,使得通过取得高学历以改变命运的愿望十分强烈,导致社会人才结构失衡,技能型人才不足,学生分流不畅,使中考、高考竞争不断升温,甚至导致升学竞争不断前移。加上一个独生子女往往承担着几代人的希望,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加重,从幼儿园阶段就开始为孩子增加大量校外辅导班、兴趣班、家教等课程,以使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
一些地方政府习惯于用升学率评价当地教育工作和学校办学水平,实际上形成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奖惩机制,极大地加重学校和校长、教师的负担。社会舆论热衷于炒作“高考状元”和升学率,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出现了学校减负、家长加负的现象,结果是“火”了市场,累了家长,苦了孩子,扰乱了正常教育教学秩序。
二是推进素质教育的体制和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素质教育的推进,还仅仅限于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没有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政策体制。地方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校长、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责任体系和规范要求还不够明确,缺乏必要的工作考试机制和表彰激励机制。就教育内部而言,推进课程改革力度较大,但与之相配套的考试评价制度和教师培养培训还未跟上,尤其是综合素质评价机制等措施还不尽完善。同时,正在进行的各项改革带有一定的探索性,本身需要一个完善的过程。此外,人们对考试之外的评价缺乏认可,有些措施在当今条件下也难确保公平公正,客观上形成了对高考制度的过于依赖,强化了考试的选拔功能和竞争性。这些都增加了推进素质教育的难度。
三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的力度需进一步加强。在一些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地方,学校往往采取靠拼时间、拼精力,随意延长学生的学习时间和教师的工作时间的一些非常规的管理措施,不认真执行国家的课程计划,过早地结束或敷衍非考试课程,甚至热衷于大量制售复习资料、节假日办班补课、频繁组织考试等违背教育规律、加重学生负担的做法。而这些明显违背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行为,由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和管理不到位,在一些地方没有得到及时的制止和有效的纠正。
四是广大校长、教师推进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能力还要进一步加强。作为素质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一些校长、教师的思想和工作准备不足,对剧烈的经济社会变化以及给学生带来的影响,缺乏足够的应对能力。在方方面面的压力和现有考试评价的导向下,处于两难选择的境地。更有甚者,有些学校和教师为了追求升学率,不惜对学生采取简单的公开排队、不尊重学生人格的做法。使学生大量的精力和宝贵的时间不是用来探究未知、思考问题、发展特长、培养兴趣,而是消耗在反复练习、死记硬背上,以提高考试做题的熟练程度和精细程度,为提高最后几分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