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建设文明景区 培育文明新人

2006-04-2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欧阳泉华 我有话说

旅游景区是一个流动性很强的社区,集中地体现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外出旅游。景区如何发展,本地居民如何与游客相处,也反映着这个时代的文明状况。解决这些矛盾,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对与景区来说就具体体现为“文明景区”的行动上。庐

山管理局辖区内有一万多居民居住于核心风景区内,每年接待的游客150多万人次,建设“文明景区”注定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保护好自然和文化遗产,而且要培育良好的社会和文化环境。同时,风景区不仅是一个风景秀美的物质家园,而且应该是温馨的精神家园。从这样的理念出发,我们在追求发展的过程中着力建设“文明景区”。

第一,以发展为主旋律,奠定文明景区的物质基础。古人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人们能够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自然就有了更高的精神要求。我们积极谋求发展,“十五”期间庐山经济发展实现了两位数增长,2005年财政收入超过2亿元,人均GDP超过4千美元,这为庐山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我们认真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使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这是建设和谐家园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庐山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内外游客,带动着整个庐山进入新的发展境界。尤其是,我们特别注重正确处理开发与保护的矛盾,立足长远,着眼未来,将人的活动限制在环境能够承载的范围之内,从而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第二,抓住景区主要矛盾,着力打造诚信品牌,培育文明景区的道德氛围。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诚信本身也是传统中国文化的基本价值。但是,过去风景区常常出现“一锤子买卖”。这些年来,我们着力打造庐山的“诚信品牌”,通过倡导行业自律,强化监督机制,逐步培育了一个诚信友爱的旅游小环境。我们在全体居民中进行道德和法律教育,教育公民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辛勤劳动、艰苦奋斗。每个庐山人都自觉地参与到庐山的建设中来,自信地创造着自己的幸福生活。这也熏陶和吸引着更多的游客,与我们一起建设美好家园。

第三,塑造一山正气,凝聚一山人气,培育文明景区的良好社会治理机制。建设文明景区需要全体居民和游客的参与,同时更与管理局的社会治理思路和水平有直接关系。这些年来,我们管理局从自身作风建设做起,加强廉政建设,培养正气、抑制邪气。庐山自觉培育一种现代文明,并落实到在细节上,比如提倡“多劝茶,不劝酒”。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近年来庐山没有一起刑事案件。始终注重安全生产,近年也没有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这些都体现了庐山人心中的一股气。国家旅游局局长邵琪伟这样评价庐山:一座名山,一山灵气,一山正气,一山热气,一山和气,一山人气。这几“气”使庐山更有魅力。

第四,挖掘自然与历史文化资源,为文明景区建设奠定文化根基。庐山有很多史迹,庐山的文化有和谐的传统,在这里人可以找到自己精神的家园。它不仅风景优美,而且是文化名山,无数文人墨客在此寻找着自己的精神落点。庐山被列入“世界文化景观”,说明这是“自然与人类的共同作品”,除了自然风景之外,还有与自然和谐相融的文化创造。在这种丰富的文化积淀中,尤其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中,人们更理解了生命的真义,认识到精神与物质的和谐统一才是最珍贵的。我们细致挖掘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并创造各种条件让它们走进当今人们的生活,为建设一个文明景区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资源。

经过多年努力,庐山也赢得了世人的认可,获得了“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的称号。在建设文明景区的过程中我们努力形成以文明景区塑造文明新人的理念。建设文明景区的根本是教育人,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教育。我们针对现实社会的变化以及青少年的思想实际,有的放矢地进行道德建设,教育青少年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团结互助,引导青少年走健康发展的道路。庐山也是一个红色旅游景点,我们挖掘各种革命历史教育资源,建立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庐山也成为一个革命历史教育的平台。我们不仅把庐山当作一个风景区去建设,而且当作一座大学校,一个中国人历史与文化的大课堂去建设。庐山连续四年举办“读书节”,散发出浓厚的书卷气息,这也是汲取庐山历史文化精神的活动。人们呼吸着清醒的空气,徜徉在花径之中,从城市的喧嚣中解脱出来,人与自然、人与自己达到了和谐统一。我们的目标是,人们来到庐山不仅是观光休闲,而且可以在文化熏陶中接受精神的洗礼。我们的开发更着眼于文化内涵的挖掘,让历史走向当代,让传统文化走进人们的精神世界。

在走过了经济快速发展的起飞阶段之后,中国经济和社会需要更加注重精神文明建设。000。。这不是一个权宜之计,而是关系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大事。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应该落实到具体行动中,融入到整个精神文明建设的格局之中。这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将伴随着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历史进程。在快速发展的时代生活中,我们不能在物质生活的丰富中迷失方向,而应该同时追求精神生活的和谐。为此,就要将精神文明建设纳入整个国家发展的战略布局中去,最终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和谐。 (作者系中共江西省九江市委常委、庐山管理局党委书记)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