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的深沉。”这是金华籍诗人艾青的名句。
正是怀着对土地和人民深沉的爱,浙江金华市工会副主席、义乌市工会主席陈有德毅然挑起了工会维权的重担,为贫弱者撑起了保护伞,趟出了一条工会社会化维权的新路子。
力促“福利工会”向“维权工会
”转型
1999年,43岁的陈有德从乡镇党委书记调到市总工会任主席。“工会唱唱跳跳,发发戏票,这下老陈可以轻松点了。”许多人都这样说。但陈有德认为,工会主席看似闲职,实则不闲。
作为全国最大的小商品市场,义乌吸引了全国各地80余万人来此务工,外来人口数甚至超过了本地人口数。由于某些环节尚未规范,这里一度劳资纠纷不断,而外来民工更是容易受伤的群体,由于维权过程的艰辛和维权成本的高昂,部分外来工不得不选择非正当的维权手段。那些求助无门的奔走,那些默默流泪的表情,那些悲愤之极而爆发的极端行为,深深揪住陈有德的心。在他的倡导下,市总工会开始把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当作工会工作的重中之重,力促“福利工会”向“维权工会”转型。
2000年10月义乌市总工会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工会社会化维权新载体――职工法律维权中心。中心聘请了市五大班子分管领导及公、检、法、司、人劳社保等职能部门的主要领导为中心特邀顾问,与这些部门建立紧密的联系,从而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各方配合,工会运作,职工参与”的社会化维权格局。2004年5月,维权中心向社会公开宣布,免费为职工进行仲裁代理、诉讼代理,并建立诉讼费垫付基金10万元。
对劳动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
在维权中心,记者看到,办公室的墙壁上挂满了各种各样的锦旗。5年来,维权中心共受理劳资纠纷3625起,调解成功率高达91.4%,为职工挽回经济损失超过1225万元。
对劳动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是陈有德最大的特点。义乌电视台跑工会的记者陈刚告诉记者,去年夏天一对贵州来的老夫妇一到电视台就跪在他前面。原来,他们的儿子在义乌一家工厂打工时被机器砸了颅骨,但工厂赔付的两万元不够换一个人造的颅骨,小伙子现在正瘫痪在一家旅馆的床上。得知这一消息后,陈有德马上与陈刚赶到旅馆,一进门,看到母亲正准备给儿子翻身擦身体,陈有德立即上前去,帮忙把小伙子轻轻地抱起来,小伙子因为瘫痪大小便失禁,身上又长满了疮,“但陈主席一点都没觉得什么,抱着他就像抱着自己的孩子一样,”陈刚说,“我当时眼泪流了下来。”在陈有德的干预下,老夫妇终于从那家工厂得到了应得的赔付,治好了儿子的身体。
凭着爱心和责任心,啃下一块块“硬骨头”
工会维权一无行政执法权,二无强制执行权,陈有德正是凭着自己的爱心和责任心,啃下了一块块“硬骨头”。2002年,原上海快迅电梯公司职工虞修明在为工伤赔偿先后4次申诉、5次起诉均告失败后,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找到义乌市总工会。了解情况后,陈有德一方面指派中心工作人员作为虞修明的委托代理人;另一方面,立即向有关部门呼吁,同时联手新闻媒体进行舆论监督。当时金华市人大常委会在义乌市开展主任接待代表日活动,陈有德听说后连夜赶写有关虞修明的材料,递交给金华市人大及随行的金华市中级人民法院有关领导,引起了高度关注。2003年5月,6年来饱尝工伤和打官司痛苦的虞修明终于拿到10万元工伤补偿金。
2002年5月,《劳动法》和《工会法》的起草者、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关怀到义乌调研后,欣然题下了“工会维权,义乌模式”八个大字。如今,陈有德探索工会社会化维权机制的经验,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充分肯定。2005年9月15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在义乌召开全国工会维权机制建设经验交流会,决定向全国推广义乌市总工会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