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自然》报道我国生物进化研究最新成果

2006-05-0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记者齐芳 我有话说

本报北京5月7日电(记者齐芳)日前出版的《自然》杂志报道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朱敏研究员、美国肯恩大学于小波教授等对于硬骨鱼类起源与演化的最新研究成果――晨晓弥曼鱼,该物种的发现提供了研究硬骨鱼类起源与早期演化的关键特征,揭示了辐鳍鱼类和肉鳍鱼类共同祖先的形态模式以

及整列层结构的逐步产生过程。

这种远古新物种是朱敏领导的研究小组在云南曲靖发现的,并以我国肉鳍鱼类研究的开拓者、中科院院士张弥曼命名。朱敏等人对晨晓弥曼鱼进行了系统学分析,认为其代表迄今所发现的最为原始的肉鳍鱼类。

研究表明,晨晓弥曼鱼兼具原始辐鳍鱼类和原始肉鳍鱼类的特征,既有类似辐鳍鱼类的颅顶甲,其膜骨(不经过软骨阶段而直接形成的硬骨)表面又覆盖有类似整列层的组合结构。整列层是肉鳍鱼类所独有的特征结构,位于膜骨或鳞片表面。标准的整列层结构,或者说是与肉鳍鱼类进步类型的整列层结构,是由孔管系统(一种四通八达的网络状结构)和单层的釉质-齿质结构组成。与之对应的,在辐鳍鱼中是多层的釉质-齿质结构,而这种结构也存在于现已绝灭的棘鱼类中。与标准的整列层结构所不同的是,晨晓弥曼鱼的类整列层结构虽然具有整列层结构的孔管系统,但其表层是一种多层的釉质-齿质结构,而非单层结构。

这说明弥曼鱼的多层釉质-齿质结构是一种原始的特征,而肉鳍鱼类进步类型整列层结构的获得,先是孔管系统的获得,然后才是单层结构的获得。弥曼鱼独特的特征组合提供了硬骨鱼类起源、演化的关键信息,揭示了硬骨鱼类祖先形态模式和整列层结构的获得是逐步产生的。

弥曼鱼的发现,再次证实了朱敏等人2001年所提出的中国南方是肉鳍鱼类起源中心的认识。这是朱敏研究小组自1999年来第6次将硬骨鱼类、四足动物起源的研究成果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这些研究成果被应用于分子钟(利用生物大分子进化速率的恒定性推测生物起源的年代)的校准,对于分子速率的确定起了重要作用。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