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百多年前默默无闻的小葡萄酒庄到而今国际知名的葡萄酒企业,张裕走过了一条扎实稳健的发展道路。2005年张裕集团完成销售收入30.8亿元,实现利税8.2亿元,分别比上一年度增长了25%和36%,市场占有率约20%,稳居国内葡萄酒行业第一品牌的地位。董事长孙利强坦言:“张裕集团持续发展的关键,就是坚持自主创新,坚持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走进中国葡萄酒的世界,我们会发现,在中国葡萄酒史众多第一面前,都写着两个字:张裕。回首百年,有多少老字号消失在历史的背影中,而张裕为何能潮头独立?最重要的原因莫过于:张裕始终在创新。张裕的创新有三个层面:一是产品开发与销售层面的创新;二是机制层面的创新;三是文化层面的创新。
研发与销售让张裕展翅高翔
张裕把产品的研发与销售作为关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大事来抓,下了一番苦功夫。
张裕在创建之初就邀请了洋酿酒师加盟,在中西智慧的碰撞下,用了数年时间,终于选育出一种全新的葡萄品种―――蛇龙珠。在往后中国酿酒葡萄的百年发展历程中,蛇龙珠成为至今惟一被国际广泛认可的由中国人自己培育的酿酒葡萄品种。这些年来,张裕始终坚持产品结构调整,在不放弃中低档产品市场的同时,开发出以“解百纳”、“酒庄酒”为代表的几十种高档新产品,为巩固并拓展市场提供了充足的保障。张裕现在的产品种类可谓多矣,四大系列一百多个品种,而且张裕每年都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在全国范围内作市场调查,做到产量和品种类型与市场需求的最大吻合。这种以市场为导向的产品创新,使得张裕在产品市场攻防演绎中进退自如。国际首创的张裕低度可雅白兰地、张裕保健酒系列以及中国目前最好的干红经典产品张裕解百纳,都称得上是张裕产品创新的经典之作。
以人为本以才兴业
在机制创新方面,张裕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
张裕的创始人张弼士先生就是一位饱读诗书的儒者,从其传统的致富经历中,他悟出了人才乃是企业的根本。进入九十年代后,随着企业的发展,张裕对人才的认识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人才体系渐趋立体化、多层面化。自九十年代中期,张裕每年都要引进一百多名大中专毕业生,涉及到市场调查、广告、营销管理、计算器、工艺研究、包装设计、葡萄品种研究、酿造等十几个专业和门类,经过近几年的培养,已成为张裕公司各条战线的骨干力量,显示出张裕强大的人才竞争能力。同时,张裕还面向社会吸纳最优秀的人才,将葡萄酒业中的一批中、青年专家揽入麾下,其中就有业界颇具名气的西北农业大学葡萄酒博士李记明、法国著名葡萄酒师比索尼等。现在的张裕已具备了一个多元化的人才体系,体现出老中青相结合的塔形结构,形成了“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人才新陈代谢机制,这些人才的作用已越来越在市场竞争中得到体现。在此基础上,为了提升人才素质,张裕公司还定期对员工实行培训,而且每年还要选派一批人出国到欧洲、美国等葡萄酒先进国家去学习、深造,张裕已将自己变成了一个学习型企业,一个依靠人才不断创新的企业。
文化创新使独领风骚
文化创新方面,张裕在继承历史、兼收并蓄的同时注意发挥文化的张力,从而使自己在百舸争流的激烈较量中能够独领风骚。
百年张裕有着丰富的品牌文化资源,创始人爱国华侨张弼士、亚洲第一规模的百年地下大酒窖、张裕葡萄酒博物馆以及张裕人“敢与洋酒试比高”的精神,构成了其它品牌难以企及的历史厚度,也成为张裕与消费者沟通的最好心理媒介。张裕葡萄酒博物馆中珍藏的孙中山、张学良等无数名人手迹与中国现代葡萄酒发展史图片及文字、实物数据都是历史的文化沈淀,它背后所折射的价值观和人文精神,是东方传统文化的精华。从一九九七年起,张裕开始在全国各大城市举行葡萄酒文化巡回展,一方面普及葡萄酒知识,启蒙葡萄酒健康的消费方式;一方面则展示百年张裕所代表的东方葡萄酒文化。这种持之以恒的渗透最终会在一种潜移默化中让消费者认同,这也是文化营销战略的创新,是张裕人“爱国、敬业、优质、争雄”的企业理念。张裕的文化创新,事实上最保持高度的警惕和文化上的自觉,不夜郎自大不固步自封,在文化上始终保持一种开放性,一如既往地兼收并蓄中西文化的优秀元素,使张裕的品牌文化始终顺应并领先时代潮流。
这三个层面的创新,共同构件成具有巨大市场扩张里的张裕品牌效应,使张裕成为中国葡萄酒业最具有成长性的强势文化品牌。目前张裕已经以参股、控股的形式收购、兼并了河北廊坊、陕西泾阳等数家葡萄酒企业,迅速形成抢占国内市场要津的战略布局。在此基础上,张裕利用现有的优势,从国内向国际延伸,与国际知名企业实行深度合作,需找适当机会,到海外建厂和设立分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