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

2006-05-1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曹建文 我有话说

随着新一轮高考的日益临近,一些高校利用举行“开放日”活动的机会,纷纷出台高额奖学金和助学金的激励办法,争夺优秀生源。据有关媒体报道,一些高校继续推出“状元奖学金”,给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

考文、理科总分状元数万甚至10万元的奖学金。个别高校还新增对高考单科状元报考的奖励制度,奖金亦超过万元。

实际上,通过设置重奖招徕高分考生并不是什么新事物,一些高校在前几年给予各地高分考生特别是高考状元十几、二十万元的奖金并不鲜见。对此,媒体曾进行过大量报道,有关专家亦进行过激烈辩论,教育相关主管部门还专门要求各媒体停止“炒作高考状元”,并严禁高校设立重奖抢夺生源。

事实上,高校通过设置奖学金选拔优秀生源是国际上通行的做法,它体现了学校对优秀人才的渴求。学校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吸引优秀学生报考,还可以利用媒体高度关注之机提升学校的知名度,从这一层面而言,本也无可厚非。但当下有关高校出手如此“大气”,却还是有值得商榷之处。

近些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和各地对高等教育的日益重视,一些高校在抱怨国家财政拨款不足的同时,其自身财政状况比以前显著改善亦是不争的事实。但毋庸讳言,高校财政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仍然存在一些“漏洞”和“问题”。

相比学校重奖高分考生的“大气”,有关高校在对待贫困学生时却要“小气”得多。仅就国家助学贷款而言,原教育部副部长张保庆就曾严厉点名批评了八省市以及全国另外400多所高校在助学贷款方面的无所作为。而有关高校之所以不重视为贫困学生解决实际困难,是因为这些“行动”很难引起媒体和社会的“高度关注”,更难以作为其“政绩”广泛宣传。

一所学校对于学生的吸引力,在于其厚重的文化底蕴、良好的学校声誉和极佳的成才环境。这也正是北大、清华等名校不需重奖就能招到各地“状元”,而一些设置了“重奖”的高校反而会招不到“状元”的根本原因所在。因此,要真正实现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关键是要切实提升自身教学质量和培养水平,积极营造良好的成才育人环境。就目前的大部分高校而言,与其将大量资金用之于“锦上添花”,吸引高分考生来提升学校“知名度”,不如将之用于帮助贫困大学生,给这些人“雪中送炭”来提升学校“美誉度”,这可能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和吸引力的一个更务实、更有效的途径。当然,这可能会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