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出生”,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就打上了“自主创新”的烙印。这也是11年来,南瑞继保始终处于上升趋势的原因。对于某些企业来说,“钱多”会让人胆子变小,患得患失,但是南瑞继保的“腰包”鼓了,胆子反而
带着“犟”劲与国外对手较量
2001年,我国开始引进国外超高压直流输电技术,灵宝直流联网工程是第一个试验项目。国内一些企业认为直流输电的技术门槛太高,没有市场前景,而南瑞继保却看到了机遇。凭当时公司的技术实力,要想独立完成此项目困难重重。面对公司内外的压力,董事长沈国荣说:“即使失去一个亿的合同,也要把直流项目搞上去,我们不能眼睁睁看着国家电网安全的技术被国外公司垄断。”在与某国外公司商谈合作时,对方摆出一副高傲的架势:“这样大的工程合作搞上5个以后,你们才有可能自己搞,第一个项目你们只能少量参与。”是给国外公司打下手求个保险,还是放手一搏自己攻关?南瑞继保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从上层领导到普通员工,公司的每一个人都憋着一股不服输的劲,技术骨干们利用有限的技术资料,边学习边消化边创新,最后仅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灵宝直流项目的自主开发,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像这样犯“犟”劲,南瑞继保还有很多次。西北电网750千伏输变电工程的保护设备、“西电东送”工程的保护和控制设备、三峡输变电工程保护和控制设备、神州系列载人航天工程酒泉卫星发射基地电力保护和控制设备……凭借一支人才队伍,南瑞继保几乎每做成一个产品,就能打破该产品长期被国外垄断的历史,担负起了国内各大电网的重点工程。业界甚至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在中国的电力自动化行业,外国公司不怕互相竞争,就怕和南瑞继保竞争。”
近期,世界上第一条±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云南至广东±800千伏直流工程已经进入实施阶段,主设备的招标也即将开始,南瑞继保与国外大公司的较量已经展开。“我们争取第一个用完全国产化的直流控制保护系统拿下这个项目技术,现在已经完成了第一套样机,并且在动模系统中实现了调节,竞标比较有利。”经理助理金勇自信满满。
住人才有高招好马也吃回头草
在采访中,南瑞继保董事长沈国荣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们真正的资产是人才。”的确,南瑞继保有一支让沈国荣最为骄傲的人才队伍:200多人的科研团队,500多人的产业化团队,其中,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就占33%。这支队伍中有1人获得中国青年科技奖,2人获得江苏省青年科技奖,15人入选国家和江苏省各层次人才培养计划,90多人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南瑞继保究竟施展了什么法术,吸引来如此众多的人才?采访中,有这样两个故事被员工们津津乐道。
第一个故事的主角是清华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的研究生冯亚东,他自1999年毕业后来到南瑞。两年后正赶上全国自主创业的高峰,冯亚东决定辞职前往北京和同学一起创业。沈国荣虽然十分不舍,也不能勉强,但他始终和冯亚东保持着密切联系,每年都会打电话告诉他公司的发展情况。经过多次交流,冯亚东被他的诚意打动,逐渐理解这位老科技工作者对年轻一代的良苦用心。2003年6月,冯亚东返宁,如今他已是南瑞继保基础研究部的部门经理。此事被大家戏称为“好马也吃回头草”。
另一个是“养鸡下蛋”的故事。1996年6月,现任研发部电网保护部经理的陈松林被沈国荣叫到办公室,问他愿不愿意去清华大学深造。陈松林虽然很想去,可手头担负的工程让他为难。沈国荣看出了他的心思,让他先学习后工作,并答应他学习期间,工资照发,学费、路费全报销。没有了顾虑,陈松林轻松踏上了求学之路。在北京学习期间,陈松林遇到了很多去跨国公司工作的机会,却从未动过“跳槽”的心思。回到公司后,他作为主力参加了公司高压等级主设备保护项目的研究与开发,2004年,这一成果荣获了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短短两年时间,南瑞继保的相关产品占领了国内40%的市场份额。
在南瑞继保,像冯亚东、陈松林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他们都曾外出求学或出国深造过,但大都在毕业以后又主动与公司联系回到公司工作。问起公司留住人才的“秘诀”,沈国荣笑着说:“花钱培养人才是有风险,有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但是我们更看中另一面:员工的创新能力得到增强,与企业的感情得以加深。相比于一味地向员工索取而不为他们‘充电’的企业,可能我们的眼光更为长远些。”
在用事业留住人才的同时,南瑞继保还用待遇留人。据介绍,公司为优秀研发人员购买了额外的商业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并提供低价住房和购车补贴,对一些特别优秀的员工还设计了股权激励机制。一系列的措施既解除了科研人员的后顾之忧,又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