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礁堡当家建,把守礁当事业干。东门礁官兵在向恶劣环境挑战的过程中,创造了南沙守礁史上一个又一个奇迹,成为海军南沙守备部队全面建设的一面旗帜。
孕育“生命绿洲”
守礁之初,爱美的东门礁官兵几乎把大陆能带上礁的花草都带来尝试过,但在烈日、咸雾、飓风的袭击下,不
1991年5月,南沙守备部队决定将太阳花命名为南沙“礁花”。正是太阳花极富生命活力与忍耐力给了东门礁官兵极大的鼓舞,官兵们开始尝试着在寸草不生的礁盘上种植蔬菜。
最先试种的是黄瓜。礁盘瘦土饱经海水浸泡,苦涩不堪,几百颗种子下土,愣是不见长出一棵瓜秧!守礁官兵没有泄气,从大陆运来泥土、肥料,重新播种。没多久,一株株嫩苗居然破土而出。几个月后,东门礁收获了第一批两根黄瓜!
“把礁堡当家建,把守礁当事业干”。一茬茬东门礁官兵顽强拼搏,坚忍不拔,硬是把被称为“生命禁区”的南沙礁堡建成今天的“生命绿洲”。
追求“快乐守礁”
“抬头是天,低头是海,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脚下海浪涌,两耳闻涛声。”孤独、寂寞的生活环境,曾使东门礁部分官兵性情变得焦虑、烦躁,没有来由的发怒,对着空旷大海吼叫,再活泼可爱的战士也渐渐变得沉默寡言。失眠、记忆力减退、脑子经常“短路”等不良生理反应,时常困扰着守礁官兵。
为了排解寂寞,曾有人将一条健壮的军犬带上礁盘。两个月后,寂寞带来的痛苦连狗都不能幸免。每天清晨和傍晚,它都要对着大海和天空发出凄惨的嚎叫。
面对艰难困苦,东门礁官兵提出一个响亮的口号:“快乐守礁!”他们以乐观向上的精神,在荒礁孤堡上开展了以“礁容、礁花、礁园、礁联、礁歌、礁书”等为主要内容的“礁堡文化”建设。官兵们采来珊瑚、海石花、虎斑贝,在礁堡上建成堪称世界上最袖珍的“海上花园”。“礁联抒壮志、礁歌振军威、标语表心声”文体活动、“祖国在我心中”南沙――北京象征性长跑活动、“读好书、铺好路、迈好步”读书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
“守东门卫国门东门国门守卫有我们,思前方想后方前方后方共同为国防”、“热血甘洒东门风流还看今朝,铁骨捍卫南沙豪情正是我辈”……出自官兵之手的礁联,字字铿锵,掷地有声。
“忍受苦只是一种无奈,享受苦才是一种境界”,东门礁官兵在艰苦奋斗中创造并享受快乐。
构建“和谐家园”
南中国海的海水,湛蓝、清澈、纯净。礁上的官兵关系,也像这清澈的海水一样纯净、透明。同礁共济、同甘共苦、同生共死,使官兵亲如兄弟。
山东籍战士宋帅平时爱吹牛。他第一次守礁时,跟战友夸下海口,说自己做的饭如何如何好吃。没想到第二天一早,指导员缪照明说:“今天咱们就尝尝小宋的手艺。”说完就带着战士们出早操去了。这下宋帅可傻了眼了,从小到大,他压根儿就没摸过勺子。只得硬着头皮,烧锅开水,倒进半袋面粉,搅搅,再搁几片菜叶子,就做成了一锅“面糊糊”。战友们出操回来,缪指导员端起碗呼哧呼哧吃了起来。边吃还边夸:“小宋做的‘鲁汤’真不懒,好吃!”宋帅满腹狐疑,自己盛了一碗,刚尝了一口,眼泪便流了出来。那么难以下咽的饭,战友们却吃得津津有味,是为了不让自己难堪呀。
真挚的同志情、战友爱,使东门礁官兵摆脱了一切社会复杂因素与利害冲突的羁绊,凝成了坚不可摧的“命运共同体”。
东门礁不仅人与人亲密无间,而且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东门礁官兵经常给白鹭喂食,久而久之,人与鸟之间逐渐建立起了一种信任。官兵开饭,鸟儿也开饭;官兵出操,鸟儿也在他们头顶飞来飞去,这成了南沙一大奇观。
南沙的生物都是通灵性的,受伤的白鹭被官兵们救治放飞后,嘴里会叼着鱼虾围礁堡转好几圈丢到官兵们面前;被放生的海豚在台风来临前都会前来“报警”。
“南行三千里,东门可为家,人在礁盘在,凯歌响天涯。”这首东门礁战士集体创作的小诗,道出的,是这个和谐战斗集体众志成城、戍守天涯的壮志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