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不断开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境界

2006-05-1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执笔:杨先农 张忠仁 王素 我有话说

胡锦涛总书记阐述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念的新提升,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的新概括,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途径的新拓展。它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目标。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人和社会全面发展,形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价值导向和价值体系的关键。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利于形成健康、向上、和谐的社会,对于塑造社会主义“四有”公民有着深远的影响。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一靠教育,二靠实践,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任务。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它对提高全体公民素质和全社会文明程度有着重大的促进作用。胡锦涛总书记阐述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旗帜鲜明,继承和发展了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实针对性,代表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目标,开拓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境界。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念的新提升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的观念总是随着生活条件、社会关系的改变而改变。但并不是随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建立,人们的旧思想、旧观念、旧习惯就会自然而然地改变,必须用新的思想观念战胜腐朽没落的思想观念。马克思恩格斯强调,要在实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阶级和阶级差别,与此同时,要大力培养全面而自由发展的“全新的人”。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思想。“全新的人”的全面发展是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高度发展的体现。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人和社会全面发展,形成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价值导向和价值体系的关键。社会主义作为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高形态的文明社会,不仅要求实现经济的繁荣,而且要求实现人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其中包括思想文化即精神文明的进步。毛泽东同志首倡以“五爱”为基本要求的“国民公德”、邓小平同志提出坚持“五讲四美三热爱”、江泽民同志主张把“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结合起来。这些都是我们党根据精神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为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所提出的价值导向,发挥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与这些价值导向一脉相承,同时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实针对性。新世纪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时期,随着社会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以及个人利益获得更多的实现机会,社会利益关系变得更加复杂,人们的道德价值取向也呈现多样化,各种各样的道德意识现象都会在社会上出现。一个时期以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有所蔓延,致使一些人的荣辱观发生了扭曲。这突出表现在不明是非、不知荣辱、不辨善恶、不分美丑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不仅败坏了社会风气,也阻碍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导向,逐步形成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价值体系,就成了精神文明建设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准确地指出了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现实着力点,提升了精神文明建设的新理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人为了全面发展提升自身素质的活动,其内在的发展动力在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地解决思想道德和文化发展中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提出新的理念,形成新的内容,开展新的活动,不断开拓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题,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向更高一级的水平提升。这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之一。羞耻心与荣辱感是人类道德文明的重要源头,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绝对不能混淆,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都必须旗帜鲜明。”“八荣八耻”从正反两方面提出要求,知荣明耻,才能明辨是非、扬善抑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既要以立为本,重在建设,大力倡导积极进步的、人们引以为荣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又要立字当头,破在其中,旗帜鲜明地反对和纠正那些腐朽消极的、人们引以为耻的道德观念和行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抓住了当前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矛盾,必将指引精神文明建设朝着富有实效的方向前进。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内容的新概括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经验表明,道德在一个社会中的作用大小,并不一定取决于道德规范数量的多少,而往往取决于作为主体的基本道德规范在社会成员中的知晓度、信奉度和践行度,一旦基本道德规范成为社会成员道德实践的依据,就会对社会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

“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在调整公民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他人的关系中,各有其功能:“热爱祖国”主要是规范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服务人民”是每个公民的基本行为准则;“崇尚科学”是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基本要求;“辛勤劳动”是每个公民为社会承担的基本责任;“团结互助”是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基本关系,强调公民之间的和谐度;“诚实守信”是公共关系中的基本道德行为;“遵纪守法”是公民对国家的道德责任的底线;“艰苦奋斗”是对公民个人行为提出来的道德要求。“八荣八耻”抓住了当前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涵盖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涉及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等方方面面,勾画了最重要的、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作为人们判别善与恶、道德与不道德的基本尺度,把道德规范明晰化、具体化、条理化、条文化,不仅通俗易懂,而且赋予其约束力和一定程度的强制性。在全社会大力倡导,使人人能够做到知荣明耻,可以促进道德规范内化为人们的道德良心,落实在人们的日常行为上,从而推动三个文明协调发展。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有着重要影响。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内容,它的发展,既受经济生活的影响,又受精神文明建设的影响。政治文明建设要以经济的现代化为物质基础,同时需要树立以人为本意识、公仆意识、民主意识、法治意识。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观,如果违背人民意愿,不顾人民利益,滥用人民赋予的权力,脱离群众,以权谋私,就会背离人民,破坏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进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集中体现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体现了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相统一的治国方略。通过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提高整个民族、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水平,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才能真正取得实效。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经济利益格局重构的过程,它必然引起利益关系的变动和人们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只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形成一个具有健康社会心理和现代市场经济精神的市场经济主体。比如,市场经济要有序运行,就必须诚实守信,诚信正是构建与市场经济制度相适应的道德基石。从一定意义上讲,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道德经济,它要求我们在市场经济活动中,要在建立健全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同时,强化诚实守信的行为规范,以保证市场经济的有序性、平等性和公正性。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起着精神支持的作用,是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的重要保证。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利于形成健康、向上、和谐的社会。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改革的深入,加之国际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力量的相互碰撞和影响,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相违背的腐朽的思想文化;新旧体制交替也会出现许多体制上的漏洞和认识上的误区,容易使社会生活中一些消极的东西得以蔓延。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能不能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形成扶正祛邪的和谐人际关系的舆论力量、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文化条件,有力地抵御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否顺利,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对于塑造社会主义“四有”公民有着深远的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在现代化生产过程中,公民的文化科学素质、道德素质、法纪素质等等的作用显得愈来愈明显,极大地影响着经济发展的速度和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四有”公民成长创造了物质条件。但是,物质文明建设对“四有”公民成长的作用是间接的,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则直接为培育社会主义“四有”公民提供养料,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最终取决于公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八荣八耻”对个人来讲,实际上就是素质问题。社会主义荣辱观带有鲜明的中国社会主义特色,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价值标尺。热爱祖国、服务人民等都是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应有的道德品质,对人的素质、品格、道德观念、法制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而所有这些知荣明耻的要求,又为人们提高是非鉴别力,增强道德免疫力,防范和抵制不良意识和行为,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武器。

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途径的新拓展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一靠教育,二靠实践。这是一个艰苦的过程,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任务。以“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活动为主题,吸引群众普遍参与,是新形势下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开展群众性道德实践活动,在道德实践中分清“八荣八耻”,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使人民群众在自觉参与中陶冶情操,为精神文明建设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

首先,要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影响人们道德观念和行为产生的重要环节,广泛扎实深入持久地在全体人民中进行“八荣八耻”的道德教育,大力普及有关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知识,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开展“八荣八耻”的道德教育,要坚持一致性与多样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先进性与广泛性的统一,继承与创新的统一,言教和身教的统一。通过不懈的努力,使人们增强道德意识、重视道德修养、遵守道德规范,逐步提高道德素质,促进以协调公民行为、维护公共秩序、净化社会风气为主要内容的社会道德建设,在全社会牢固树立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目标相一致的道德信念,形成和弘扬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构筑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进文明的社会主义和谐人际关系。

其次,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和先进文化的教育功能,积极营造有利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舆论文化氛围。新闻媒体及各种思想文化阵地,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示范点,要大力开展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的活动。无论是思想政治工作还是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都要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一条主线长期贯彻,大力弘扬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有利于追求真善美、抵制假恶丑,有利于履行公民权利与义务、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道德。要强化阵地意识,加强阵地建设。大众传媒、文化场所、精神产品,都要成为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的重要阵地,绝不给错误思想言论和文化垃圾提供传播渠道。

第三,要拓宽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网络,扩大教育的覆盖面,使人民群众在参与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也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要深入扎实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宣传反映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的新生事物和先进典型,大力营造用高尚的思想道德和良好的道德情操教育人、凝聚人、激励人、塑造人的社会环境,营造扶正祛邪、扬善惩恶的社会风气。开展“八荣八耻”的道德教育和实践,不能脱离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不能脱离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不能脱离日常生活点点滴滴的小事,而应该努力做到因地制宜,广辟渠道,形式多样,生动活泼,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因此,必须在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方法上进行创新,使“八荣八耻”的道德教育和实践,既进入到精神生活的更深层次,又拓展到社会生活的更广阔的层面,努力培育和发展人民群众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文化自觉,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