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复礼生于1916年。荣获国际摄影沙龙世界十杰、英国皇家摄影学会高级会士衔称。历任香港摄影学会副会长、港澳摄影协会会长、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
唐朝诗人王维(字摩诘),诗中有画意,画中藏禅心、蕴诗意。而今陈复礼恰到好处地把风景摄影同中国画意结合起来,开拓了中国画意摄影的新天地;也使摄影术的写实功能与中国诗画秉承的写意传统融合起来,自成诗画摄影派。因此便有了“诗传画意王摩诘,镜里丹青复礼陈”的美誉。
今年90周岁的陈复礼先生,原籍广东潮安。他自幼喜爱绘画和古典诗词,但为生计所迫,不满20岁就背井离乡到南洋,过着日求两餐、夜求一宿的辛酸生活。他苦闷于“爱画不得绘,爱诗不能吟”的境况中,所幸后来寻找到一种可以记录感情的艺术――摄影。“海面上浪潮翻滚,小船被风浪推涌在浪尖上,海天交接处乌云翻滚,犹如狰狞的手掌伸向孤零的小船,水手们同舟共济,挥桨搏击。”在陈先生的每次摄影展中,这幅《搏斗》总能引起观众强烈的共鸣。陈复礼始终保留着对社会底层的关注,《血汗》、《石板街》、《渔家乐》、《村口》等平民的生活杂影,在他的镜头中流淌出浓浓的生命意识。
1959年陈复礼踏上了阔别近20年的祖国,真正体悟到自己多年神往的摄影天地是祖国的秀丽山河。他三下漓江,四上黄山,跋涉丝绸之路,深入藏北高原……许多行家都说他是“喜欢饮‘头啖汤’”的摄影艺术家。1978年他不顾高龄,远赴西藏拍片。为了拍摄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他爬上高高的屋脊,从清晨一直枯坐到晚上7时,等候最理想的衬景进行拍摄,最终欢欣地满载而归。
有评论家说过:一切好的作品都近于诗。陈复礼的摄影,正是镜头中流出的诗。他的摄影往往有感于平凡小景,构思独特,借以多重曝光、影像重迭、中途曝光等暗房加工技巧,展示出奇特、朦胧、通透等艺术效果。对中国古典诗词的深厚素养,助他将画意与诗情相融合,寻景寄情,再配以诗意的标题:《日出江花红胜火》、《千里共婵娟》、《小楼一夜听春雨》、《感时花溅泪》、《多少事欲说还休》、《四十年来家国》等等。“诗画摄影,并非诗配画,而是着重于缘心感物、感物吟志。借景言情,因情立体,即体成势的心理表现。”著名摄影家杨绍明这样理解陈复礼的创作。
陈复礼的摄影也堪称“神来之镜”,能在平凡中捕捉新意,静态中显出动感,让瞬间化成永恒。《剑湖烟雨》扑面而来的是江南烟雨中的湿润气息,《千里共婵娟》中月光如水水如天的意象深远。“古旧的黛色屋檐下,缠绕着的两行红叶伸展开来,屋檐下斜洒下的阳光,透射在红叶间,镀上一层金色,洁白的墙面纯净无瑕,右下方秀致的墨色落款和赭红的印章,真真有如画儿一样。”《霜叶红于二月花》这幅作品一改人们印象中霜林醉染的饱满意象,把秋叶之静美,生活的宁静平实凸显出来。这不仅让我想到先生本人,饱经风霜之后,虽是名声赫赫,却依然平静坦然地生活和创作着,不慕名利,不虚浮高傲。一直保持着独立的艺术品格、超凡脱俗的心境、体察入世的情怀,从容面对人生。
陈复礼的部分作品:
搏斗.1967
千里共婵娟.1982
《血汗》1957年摄于柬埔寨湄公河畔
剑湖烟雨.1950
霜叶红于二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