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一往中国情

2006-05-1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驻柏林记者站 柴野 李越 我有话说

提起修德大使,从事中德交流的中国人都不陌生。他在改革开放初期任德国驻中国大使,为发展德中两国关系作出了积极努力。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促进德中两国官方与非官方的交往,敦促德国政府向中国提供发展援助,积极促进德中科技、教育、文化交流,对增进德中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作出了重要贡献。

复活节期

间我们应邀来到修德大使家作客。修德大使的家乡位于德国南部阿尔卑斯山脚下。这里四面环山,冬季是滑雪胜地,冬天一过,青山、绿水、鲜花、美不胜收。当年希特勒一眼就看上了这块地方,并在一座海拔1834米高的山顶上建了一栋私人官邸,即著名的“鹰巢”。他还花巨资在山下修建了颇具规模的火车站,以便为送往迎来举行浩大的仪式,二战时许多法西斯巨头都来过这里。今天这座火车站依然矗立在那里,虽然它的规模与这么一个小镇显得有些不匹配,但每天慕名而来的游客来往如织,便显示出这座火车站的作用。

1981年到1985年修德先生在中国担任德国驻中国大使,他有幸见到过很多中国老一代领导人。修德高兴地回忆说,1984年10月,德国时任总理科尔访华,并受到了邓小平的接见。修德至今还清楚记得与邓小平当时谈话的内容,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科尔时说:“过几天我们要开十二届三中全会,这将是一次很有特色的全会。前一次三中全会重点在农村改革。这一次三中全会则要转到城市改革。无论是农村改革还是城市改革,其内容和基本经验都是开放,对内把经济搞活,对外更加开放”。正是由于邓小平的这番讲话,坚定了科尔对投资上海大众汽车的信心,并与时任中国政府副总理李鹏为上海大众汽车奠基。邓小平讲话幽默风趣,给修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记得邓小平对科尔说,你是一个高个子的人(也理解为伟人),但高个子人也有吃亏的时候,一旦天塌下来,高个子人先倒霉。20世纪80年代,中国正处在改革开放的初期,修德大使为了帮助中国实现邓小平提出的四个现代化建设目标,积极促进德国政府向中国提供发展援助。杨子江石化工程、上海大众汽车、安徽炼钢厂等大型项目都是在修德大使积极促成下顺利建成的。他的一句口头禅是:“谁了解了中国,才能正确评价中国”。1985年当修德调任德国驻印度大使后,他在印度到处宣传中国改革开放的正确和成果,以致于印度政府高官颇有些不满地提出疑问:修德到底是德国驻中国大使,还是德国驻印度大使。

退休后的修德仍然致力于德中友好事业,年届84岁高龄的他几乎每年都要去中国,从山东、安徽、海南,到黑龙江、西藏,中国大部分省市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他还定期组织众多德国友人访华。他组织的旅游团别具一格,除了旅游,还参观贫困地区的学校,并为这些学校捐款。他热情款待访德的中国友人,促进两国人民间的了解和友谊。凡在中国驻德使馆工作过的人,几乎都到过修德大使的家,最多的一次他曾邀请50多位中国使馆工作人员到他家作客。

说到修德大使不能不提及他的夫人。修德夫人祖上三代都与中国有着密切联系,她的祖父于满清时期就在中国经商,修德夫人生在北京,长到14岁时才回到德国。她能讲一口纯正的京腔,称鸡蛋为“鸡子儿”,修德这个中文名字也是她起的。修德就任中国大使时,中国外交部按照德语译音称他为史德尔,但夫人认为叫修德更为合适,除了发音与德语名字近似外,更重要的是,修德在中文里是积德行善的意思。修德这个名字十分符合他的为人。大使夫妇在中国期间广交朋友,乐于助人,还在北戴河休假时从海里救出过一个小孩。修德退休后与一些朋友一直资助着60名希望学校的学生。他高兴地告诉我们,被资助的孩子有的已考上了高中,并可以用英文给他们写信了。前两年修德夫妇去湖南一个偏远山区的小学参观,位于山上的这所小学校没有水源,除了配给的饮用水,学生每天没水洗手洗脸,只有到周末孩子们才能回家清洗一次。看着一张张脏乎乎的小脸、一双双黑乎乎的小手,修德大使几天不能入睡。他拿出自已的积蓄,和朋友一起为这所山村小学修建了引水设备,把山下的水引上山来。

在修德大使的家里到处都能看到著名画家黄永玉的痕迹。修德夫妇与黄永玉是至交。提起他,修德夫妇有讲不完的故事。黄永玉到德国来经常住在修德家,少则十天半月,多则数月半年。独来独往的黄永玉不让修德大使陪同,只身到各地写生画画儿。他不懂外语,在外面饿了,就到饭馆画出他想吃的东西,迷路了黄永玉就找警察,画一张他住地的景致图,让警察帮助找路。后来黄永玉在国内还出版了一本《德国旅行手册》画册,里面收集了许多他在修德家及在德国旅行中的作品,其艺术功力令人叹为观止,其幽默诙谐让人捧腹大笑。我们边欣赏着大师的作品,边体会着修德夫妇与这位中国画家的友谊,更感受着修德夫妇对中国人民的一往深情。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