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军事科技创新的青年先锋队

2006-05-1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唐湘岳 特约记者 王握文 我有话说

群星璀璨

走进国防科大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年轻才俊就像一颗颗耀眼的星星,放射夺目的光彩。这是一个令人佩服的年轻党员专家群体,一支军事科技创新的青年先锋队。

“十五”期间,学院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40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7项、二等奖7项。

全院200多名教员,平均年龄只有35.8岁,其中40岁以下的占80%,党员占97%。重点项目的负责人和主要完成人85%为40岁左右的年轻党员专家,9名国家级专家中,只有两人年龄在50岁以上,两名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分别为32岁和33岁。

高素质年轻人才方阵的崛起,为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奠定了雄厚的基础。4月初,该学院申报的一项国家“973”项目正式立项,39岁的年轻党员专家黎教授成为该项目的技术首席。至此,该院作为技术首席主持承担3项国家“973”项目,参与承担3项。在我国自主卫星导航工程中一举中标7个核心技术攻关任务,这个创新团队平均年龄还不到32岁。

在卫星导航与自动目标识别研究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庄钊文教授,10多年里担任了国家和军队5个重大科研项目的总设计师,获国家第一届“求是奖”时刚满40岁。如今他已是集国家“863”专家、总装备部跨行业专家和“973”项目技术首席于一身的团队“领头雁”,先后有4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崇高追求

这批年轻人,学历高、业务精,创新能力突出,更可贵的是,他们把献身国防科技事业作为人生的崇高追求。

1999年4月,31岁的谌海新被国家教育部作为优秀青年教师选派到德国攻读博士学位。到德国4个月后,他就以“物体变形和光线弯曲算子”的研究报告进入课题研究,并不断取得阶段性成果。2001年,他在一个跨学科学术讨论会上作了题为“静态与动态物体的体绘制”专题研究报告。半年后,递交学位论文,顺利通过答辩,谌海新仅用2年多就完成了5年的学业。他的导师、国际可视化研究的领军人物由根・黑舍教授建议他继续在德国做博士后研究,或到他的公司工作,薪水按德国同类技术人员的最高标准。谌海新谢绝了导师的好意,提前回国。回到学院,谌海新铆足了劲一口气承担了5个课题的研究任务。

出国深造令人向往,为了国家的利益,学院一些年轻人却主动放弃出国的机会。2001年,年轻的魏博士的导师帮助他联系好了出国进修的单位,并得到学校批准。这时,学院的军事通信学科发展正缺少骨干人才,院领导找到他,谈了这一情况。小魏二话没说,就放弃了出国机会。让人欣慰的是,他与同事们经过几年的努力,该院的军事通信学科建设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他也成为军事通信工程的学科带头人和系主任。

从长计议

“你有多大的能耐,这里就有多大的舞台”――这是许多年轻专家对记者谈到的共同感受。

1994年,袁博士从地方大学毕业,渴望干一番事业。这时,国防科大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向他发出邀请。他前往考察。时值盛夏,长沙酷暑难当。院里一名副院长亲自到车站举着牌子把他接到家里,让他洗了个澡,再领他到院里介绍情况,问他有什么想法和要求。这些细节让袁博士真切感受到了这里对人才的尊重与关爱,当即决定携笔从军。报到不久,教研室领导便把一项重点科研课题――雷达全固态发射机的研制任务交给了他。此前,这一型号的雷达发射机一直依赖进口,每年要花费国家大量外汇。袁博士掂量出这一课题的分量,更感到了领导对自己的信任。他凭着扎实的理论功底,刻苦攻关,大胆创新,先后突破一系列关键技术,出色完成了研制任务,并使我国在此领域获得了独立的知识产权。1998年,33岁的袁博士被破格晋升为教授,第二年被提拔为系主任。入选首批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如今他已是国家“863”专家。

青年教师徐忠富为了在专业上有更大的发展,想到国外攻读博士,看到院里教学科研任务繁重,担心难以如愿。没想到院领导很支持,不久就送他出国。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2003年从国外攻读博士回校,学院又马上送他去外单位做博士后研究。有人不解:刚从国外学习回来,还没派上用场,怎么又送他外出学习?但学院领导态度十分明确:对人才的使用必须着眼于学院可持续发展,要从长计议。近年来,该院为改善和优化人才队伍的知识和学历结构,先后选拔资助20余名优秀年轻教员到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攻读博士

学位、做博士后或做访问学者。目前,教员队伍中有国内其他科研院所学习经历和国外留学访问经历的占38.5%。

该院坚持把以人为本的要求贯彻落实到人才队伍建设中,不断激发年轻党员专家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建立一系列激励竞争机制,把完成科研任务、取得创新成果作为评价业绩的重要内容,并与晋职晋级、提拔使用等直接挂钩。在评任专业技术职务工作中,坚持不惟学历,不照顾资历,而是注重业务能力和工作实绩,不拘一格选拔优秀人才。近年来,该院先后破格提升教授、副教授10余名。国防科技大学最年轻教授、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都诞生于这个学院。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