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文化创意”塑造“魅力沂蒙”

2006-05-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邢兆远 我有话说

在八百里沂蒙山,“点石成金”已不再是神话,“文化创意产业”给老百姓的生活带来了富裕和欢乐,使这片热土呈现出蓬勃生机。

文化破题:艺术灵感点“石”成金

在蒙山南麓,埋藏着数不清的历经亿年的石头。从前,农民种庄稼时嫌这些石头碍事,就用很大的气力将它们挖出来,多数被

抛弃掉。近年来,山里人的头脑中蓦然间产生了“艺术灵感”,将这些天然成趣、千姿百态的石头,挖出来,竖起来,运用艺术想象依其形态冠以鲜活的名字,这样一来,死的石头被赋予了活的文化内涵,身价倍增,一块卖上万甚至几十万元,有的过千万元。

点石成金,催生了“石雕文化”的繁荣。走进位于莒南县的石雕长廊,宛如进入了艺术的宫殿,一件件石雕作品形象逼真,灵气飞动。这里的农民设计师、雕刻匠,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石雕工艺品种,远销到日本、美国、加拿大、法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文化创意,使沂蒙山的土货身份倍增。在沂河两岸,自古以来就生长着多年生的落叶灌木“白柳”,它枝细而长,富有韧性。如今,人们凭借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用它编织成几千种工艺品,颇受外商的青睐。近年,在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民谣:“学会柳编这一行,三到五年盖楼房;生活要想达小康,种柳编筐帮大忙”……

富有创新激情的沂蒙山人,头脑中频频引发“灵感的风暴”,“金银花”、“瓷板画”、“草编”、“手绣”、“泥塑”、“石雕”、“土陶”等,被插上文化艺术的翅膀,飞向五湖四海。

书写宏篇:响亮品牌创造发展优势

沂蒙人开始认识到:只有文化、创意(智慧)、科技三者的深度融合,才能创造出自己独有的响亮文化品牌和发展优势。

如今,“自主创新”、“知识产权”等新鲜词儿,也常常挂在了沂蒙人的嘴边。他们注重文化创意能力的提升,不断培养创新型人才,创建起“石研会”、“瓜果协会”、“旅游发展战略研究会”等,建立起产业孵化器。在继承文化传统的基础上,他们不断吸收、融合外来文化,不断挖掘、激活传统资源,创造出多姿多彩的精品,培养出一大批能工巧匠,构建起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文化产业体系。他们为600余块蒙山石建立了档案,先后开发出园林石、天景石、金星石、燕子石等20个石种,先后挖掘出10万尊奇石,建起蒙山石林园。截至目前,赏石中有400余件获省以上大奖,有50余件在国际石展中获奖。蒙山奇石被人们誉为瑰宝,进入了国内几十座大城市的景点、园林,还远销美、德、日、韩等26个国家和地区。石雕产品已达3000多个,并细化为建筑石雕、工艺石雕、制砚三大类。

临沂市委书记李群说:“我们要通过整合资源,加快培育出一批竞争主体、名牌产品,建起门类齐全、运转有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体系”。

他们利用临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这两个品牌,整合书法、兵学、智学、孝悌、红色、民俗等文化资源,进行绿色沂蒙、红色风情、文韬武略等文化品牌的塑造,开发出以蒙山雄姿、沂河秀色为代表的自然景观,以王羲之、诸葛亮等为代表的名人文化景观,以孟良崮战役遗址、战工会纪念地等为代表的红色文化景观,以柳琴、秧歌、龙灯扛阁、木版年画、泥制玩具、剪纸等为代表的民间文化。与时俱进,不断丰富其文化内涵,提升品位,有声有色地书写文化与旅游融合的宏篇巨制。

强力辐射:大众参与拓展广阔空间

蒙山石到底能值多少钱?现在一块石头卖到1万元不是稀奇的事儿。在费县的荣和庄,被称为“奇石大王”的朱学友,资产早已过千万。如今,该村资产过百万的“奇石人家”已不在少数。据统计,仅费县从事奇石经营的就超过2万余人。成千上万个民间艺人活跃在石雕产业,人们这样形容他们的生活:一把锤,一根錾,一年挣个一两万。

万众参与,使文化创意产业突飞猛进。以柳编工艺品牌为旗帜,沂蒙山建起了杞柳高科技示范园,构筑起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供销、林工贸一体化的产业格局,产品打入了日本、韩国、德国、美国、意大利等120个国家和地区。仅临沭县就有专业村167个、专业户2.3万个,有8万人长年从事杞柳生产、加工与销售工作,杞柳主产区农户人均年纯收入超过5000元。

利用文化载体,构建“春有诸葛亮,秋有王羲之”的节会格局。“书圣文化艺术节”、“民间秧歌会”、“沂蒙风情展”……不断推出一个个富有吸引力的文化创意项目,让老百姓在参与中享受到富裕与快乐。近日举办的民间文化艺术品展,原计划仅有几天展期,却因人流如潮而无限期延长。

老百姓喜欢,又以现代意识引导人们的审美情趣,并从中寻求巨大的商机。临沂已挖掘、整理民间歌舞55种,分为秧歌、假形舞、灯舞、鼓舞四大类,创作了群众喜闻乐见的《揽秋》、《王祥卧冰》、《缩绣荷包》、《乡土之花》、《醉鼓》等歌舞,参与者甚众,以此构筑的文化产业即将崛起。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