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重庆5月12日电出门不湿鞋、煮饭不烧柴、喝水不用抬、生活更宽裕、邻里更和谐。这是重庆市忠县拔山镇杨柳村今年3月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标准。这一标准由于切合本村实际,不仅很快成为全村工作的标杆,而且成了村民们众口相传的发展目标。
文明的乡风,是新农村建设的精神保
风正劲足奔小康。两年前,杨柳村还是个“问题村”,但今年以来未发生一起民事、刑事或治安案件,过去的两年中基本没发生过邻里纠纷。过去由于干群关系紧张,村里引导村民调整产业结构的措施,总是受到抵制,如今村里集中精力带领群众调整发展生产,村民积极响应。2005年,杨柳村引导农民种植柑橘1800余亩,扩大榨菜种植1000亩。另外,该村还通过政策引导、信息交流、帮助贷款等措施,盘大盘活了大米加工厂、酒厂、涂料厂等10余家民营企业,并吸引了近200名村民就业。这一年,杨柳村人均纯收入达3865元,摇身成为重庆市的小康村、平安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