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武警黑龙江省总队政委张瑞清到一个基层中队蹲点,偶然间听到两个战士悄声说道:“今天上午搞教育,特没意思,我替你站岗行不行?”“不行,我宁愿站岗也不愿上课。”短短的两句对话,让政委锁紧了眉头:战士为啥对教育这么不感兴趣?无独有偶,就在那期间,哈尔滨工程大学开展案例式教学的一条新闻刊登在《光明日报》头
经过反复研究和准备,今年年初,在借鉴的基础上,案例式教育在武警部队不断展开,耳目一新的教育方式,很快赢得了基层官兵赞誉。连日来,记者深入到官兵中间,亲身体验案例式教育带来的变化生动情景。
吸引战士眼球
电视屏幕上,警报声声,一场反恐演练正紧张进行着:由于实施了信息干扰,我方对讲机突然无法使用,现场指挥出现混乱。此时,屏幕显示准备排除爆炸物,一个士官情急之中建议:“找个铁锅,盖住爆炸物行不行?”此言一出,观看录像的战士发出一阵笑声。指导员说:“请大家回答问题:这个案例说明了什么?请思考5分钟后回答。”战士们开始兴致勃勃地交换看法,气氛十分热烈。这是记者在五支队一中队观摩指导员讲授“增强提高素质紧迫感,建设信息化武警”一课开始时看到的场面。
激发和保护战士的兴趣,是教育成功的第一步。一支队政治处主任田仁军介绍,案例式教育采取文字声像资料再现、实地观摩渲染、官兵发言引入等方法,一下子抓住战士的眼球,激起了战士兴趣。十中队战士孙铁柱说:以往的教育方式不吸引我们,上课就想睡觉,现在通过简单易懂的案例让我们明白了很多道理,也让我们学会了主动思考问题。
互动讨论“主导”与“主体”相得益彰
记者在一支队一中队旁听了一堂培育战斗精神教育课后,对互动讨论有了深刻印象。程指导员在以放映电影片断方式,展示黄继光以胸膛堵枪眼为部队前进铺平道路的案例并提出问题后,课堂上的讨论热度超出了记者的想象:“战斗精神就是战场上不怕死,我们又不上战场,怎么体现战斗精神?”......热烈讨论中,程指导员适时又让大家看屏幕上的案例:2005年4月11日,黑河市一持刀歹徒劫持饭店女服务员为人质,两名武警战士临危不惧,同时出击,人质获救。接下来的讨论逐步走上了预先设置的命题――武警官兵要做好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如果不具备良好的战斗精神和过硬本领,关键时刻就无法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
双向互动讨论,集思广益解难,是案例式教育的核心环节。置身基层教育一线的五支队指导员阎华山深有感触:案例式教育,使干部和战士每个人都思考,都动起来。干部的“主导”作用和战士的“主体”作用交互发挥,既防止了“跑偏”问题,又避免了“一言堂”,“两个作用”相得益彰。
找到理性思考的“金钥匙”
五支队一名指导员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发动大家进行互动讨论之后,一个具体的思想问题解决了,可是类似的问题拿出来,战士仍然迷惑不解。面对这一普遍问题,如何才能帮助战士找到一把理性思考的“金钥匙”?总队在指导案例式教育推进的过程中,对这一问题给予了充分关注。走出就事说理的固有模式,在特殊性之中求得普遍性真理,给战士提供分析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让案例式教育取得明显效果。五支队特勤中队在开展立足岗位培育战斗精神教育中,就先后举出了古今中外四个案例,在通过互动讨论分别得出各自的具体道理之后,在指导员的引导之下,找到了四个案例的共同之处:培育过硬的战斗精神,是提高部队战斗力的内在要求,武警官兵要把哨位当战场,把执勤当战斗,在实践中培育过硬的战斗精神。
类似这种从特殊案例之中求得普遍道理的教育,如今在基层中队广受欢迎。据了解,黑龙江武警总队为丰富案例式教育,在队伍培训、提纲拟写、案例搜集编写等方面都做了扎实工作,建立了数量达120多个案例的计算机菜单式案例库。一直致力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张瑞清政委说:“案例式教育活跃了课堂,为思想政治教育注入了活力,帮助官兵解决了思想问题。现在电脑实现了进班,这为案例式教育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