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区域经济学的创新与本土化

2006-05-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孙明泉 张雁 我有话说

记者:您多年来从事区域经济学研究,能否简要描述一下近年来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最新进展?

白永秀:主要体现在以下

四个方面:第一,在空间经济系统的结构及演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以克鲁格曼、藤田等人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派在收益递增、完全竞争和运输成本基础上研究地理积聚和经济增长问题;新制度学派将制度引入区域经济分析之中,区域管理学派主要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管理、人口管理和环境管理。第二,在研究的要素方面进行了扩展,在原来区域分析的基本单元基础上,将市场区位、城市区域、园区经济纳入区域分析的范畴,大大扩展了区域经济研究的要素构成。第三,在研究方法方面,将空间均衡分析纳入区域分析之中,投入产出分析、计量分析、多目标协同的计量分析,使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方法日益先进。第四,在研究内容方面,形成了产业集群、区域创新、空间集聚等研究热点。我国对区域经济学的研究起步比较晚,计划经济时期的区域经济学主要研究区域规划、区域生产力的平衡布局等问题。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地方经济自主性的加强,经济的区域特征逐步显现,人们开始从区域经济平衡、区域经济开发、地区经济发展战略、都市圈、园区经济等方面来研究区域经济问题。与此同时,开始引进西方的区域经济理论,对西方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进行借鉴和研究。

记者:区域经济学是在西方国家产生并发展起来的,这些理论在研究中国区域经济问题时是否具有适用性?

白永秀:从区域经济学产生与发展的历史看,区域经济学是由经济地理和西方主流经济学日益融合而产生的,它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可以说在我国具有可行性与适用性。但是在研究中国区域经济问题时要推进区域经济学的本土化,这样会更好地解决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问题,这是当前区域经济学研究中迫切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

记者:你们在《区域经济理论与西部经济发展》系列丛书中始终强调“本土化”,能否解释一下区域经济学的本土化?

白永秀:我把区域经济学的本土化概括为四个字,“结合”与“创新”,所谓“结合”是把区域经济学的一般理论和当代中国区域经济实践相结合,选取西方区域经济学中的有用部分来指导中国区域经济实践,寻求对中国区域经济问题解决的办法,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所谓“创新”是指不能简单地照搬西方区域经济学,而是在借鉴的同时进行创新。当代中国区域经济现象丰富多彩,既为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又为区域经济学的本土化提供了契机,这就要求我们在区域经济学的研究中要不断创新,从中国区域经济的实践中总结出新的理论,既丰富和发展区域经济理论,又推动区域经济学的本土化。

记者:您认为,在区域经济学本土化的过程中,应该怎样处理区域经济学的本土化和国际化、规范化的关系?

白永秀:区域经济学的本土化、国际化和规范化是相互联系的,这三者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如果仅仅强调本土化,而不注意国际化就会缺少和国外交流的平台,很难融入国际区域经济学的前沿。同时区域经济学经过20世纪50年代的发展,已经形成了特有的研究范式、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为理论的创新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只有规范化才能少走弯路。但是,我们需要处理好本土化、国际化和规范化的关系,以国际化和规范化为基础和条件,坚持本土化原则,解决区域经济学的本土化问题。

记者:您认为区域经济学本土化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白永秀:区域经济学本土化的目的有这么几点:一是以中国区域经济问题为研究对象,把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丰富多彩且卓有成效的实践,通过本土化提升为理论;二是把区域经济理论和中国的历史文化传统相结合,充分考虑各地区文化观念、行为和习惯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影响,也就是考虑非正式制度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使区域经济学的研究体现出“中国特色”。三是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提供现实服务。按照经济学的一般原理,当一个国家进入工业化的中期阶段时,区域经济问题就会凸现。我国目前已进入了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问题需要给予充分的关注,例如区域经济差距、城乡差距、萧条地区的振兴与发达地区的再发展等。这就要求在区域经济学的本土化中充分关注这些问题,为国家制定区域发展政策提供服务。

记者:结合当前我国的区域发展实践,您认为在区域经济学的本土化过程中应重点研究哪些现实问题?

白永秀:从中国目前和未来区域经济学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看,区域经济学的本土化应重点研究以下问题:一是“次经济区域”。过去我们研究中国区域经济问题时,关注的都是大经济区域,如西部开发、中部崛起等。但中国国土面积大、各地经济发展差异大,关注大经济区域不具有明确的针对性,所形成的政策操作性不强。在区域经济学的本土化过程中要关注“次经济区域问题”,也就是要关注在东西部这一层次之下,而又在市区层次之上,同时又具有几个省市或市区共同经济特征的区域,类似于省(市)经济区。二要研究城乡协调问题。“城乡协调”是当前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也是形成中国区域经济问题的关键。三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载体建设问题。企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载体,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是由企业发展水平的差距引起的,在区域经济学本土化的过程中要研究企业的创新与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产品―企业―产业集群”三位一体的载体,注意研究产业园区,培育产业集群。四是研究区域经济的系统性问题。一个区域就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大系统,区域经济的本土化要研究区域经济的系统性问题,系统性概括起来就是10个字“区域、资源、产业、环境、循环”,以一个区域的资源禀赋为基础,在发展特色产业的同时,注意生态环境保护和发展循环经济,而且产业发展与交通、城市建设相互联系,形成“产业―交通―城市”三位一体的系统发展模式。五是研究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县域经济是区域经济的细胞,一些区域经济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县域经济的发展,通过县域经济的项目带动战略解决贫困县的脱贫问题,通过县域产业园区的建设,提高区域经济的集中化,实现城乡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此外,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城乡经济发展的关系也是一个新课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