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酿造精彩军旅人生

2006-05-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李广君 李建军 特约记者 郭凯 我有话说

图为张少增(右)在工作中。

济南军区空军某飞行学院二团大学生干部张少增,1998年7月特招入伍。短短7年,他从机械师起步,迅速成长为飞行团机务大队大队长、“全军优秀地方大学生干部”,两次荣立三等功,多次受嘉奖。

知“大笨”而后勇

特招入伍后,张少增奉命到驻地偏僻的济空某飞院二团维护老旧的初级教练飞机。一开始,南昌航空航天工业大学本科毕业的张少增,就连在停机坪上推飞机都常常卡不到位,被人讥为不如“大笨”的“大本”。

知耻而后勇。张少增放下“大本”架子,从零学起。遇到不懂的地方,甚至向比自己还年轻的战士请教。他抓紧点滴时间系统学习飞机构造、发动机原理、维护规程和机务工作管理细则,认真研究飞机常见性、多发性故障的排除方法;到部队刚3个月,就写下10多万字的业务笔记。

那年部队组织岗位比武,初到团里的十几名大学生干部心中没底,不敢参加,只有张少增主动报名参加编刹车线球头项目的比武。白天,他和大家一道在机场工作;晚上,利用休息时间勤学苦练。比武中,他一举夺得第一名,比保持这项纪录的一名老士官快了30秒!

被破格提拔到基层主官岗位上后,他把先进的维护理念应用于机务维护中,积极探索由“经验维修”向“科学维修”转变的方式方法,曾10余次消除重大故障隐患。任中队长期间,张少增所带的三中队两次被评为基层建设先进单位和管理教育先进单位,一次荣立了集体三等功。任大队长不到一年时间,大队各项工作均呈稳步上升趋势。

与战士打成一片

基层官兵、特别是战士文化程度不高,性格比较粗放,一些大学生干部不愿主动与他们交往。但张少增没有高高在上的优越感,非常喜欢与基层官兵打成一片。工作之余,他与基层官兵一起聊天谈心、交流感情,一起打球打牌、增进友谊。官兵在时事政策和涉法问题上遇到不懂的地方,张少增都热情解答;在生活上遇到困难,他像亲兄弟一样靠上去帮忙。一名三级士官的小孩被烫伤住院,家庭生活比较困难,张少增带头发起捐款活动,为这位士官“雪中送炭”;同宿舍的战士小杜脚上长疣做手术,行动不便,张少增主动帮助其擦洗脚部、消毒伤口。他与基层官兵水乳交融,赢得大家的尊重和支持。

想当将军先做好兵

都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而张少增则认为,想当将军的士兵必先做个好兵。他说:“地方大学生干部要想在部队建功立业,就应切实做到不好高骛远、不眼高手低。”他注意从本职岗位做起,让高学历转化为实际工作的高能力。某初级教练飞机起落架动作筒漏气是常见性故障,多年来一直采用大拆大卸的传统判断、维修方法,费时费力费工。张少增经过反复摸索,总结出一种简单的“排除法”,工作效率比原来提高了10倍。

“一个人过硬不叫过硬,整个机组过硬,那才是真正的过硬。”张少增把目光盯在提高机组的“全员”素质上。在大多数机械师眼里,“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一名机械员的业务素质的高低,完全取决于他自己的悟性。张少增却有不同的见解。他说,没有带不好的机械员,只有当不好的机械师。三级士官唐雷,当年曾被认为“悟性不高”,没有人愿意带他。张少增主动请缨,从理论学习到实际操作,不厌其烦地帮教唐雷。后来,唐雷当上代理机械师,成为中队的业务骨干。张少增所在的机组连续3年被团评为样板机组,所维护的飞机也一直是样板飞机。

张少增认为,基层的每个岗位都是一种增长才干的挑战。上面千条线,基层一根针。张少增把这个穿针引线的过程看作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过程。他的组织协调能力、统筹谋划能力、抓工作落实的能力就是在这类“穿针引线”中不断提高的。对此,张少增深有体会:“从如何科学安排每项工作,到如何协调骨干选配,再到如何开好连务会、支委会,基层的每项工作都有学问,都有讲究。只要你用心地去做,就能不断提高本领。”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