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旬邑县农民生活讲“品位”

2006-05-17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庄电一 我有话说

编者按

五月,是鲜花盛开的季节,也是大地吐翠,生机盎然的季节。在这迷人的季节里,本报同中央其他主要媒体一起派出6路记者,分赴全国各地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采访。记者们惊喜地发现,比自然风光更迷人的,是新农村建设的新进展、新成果、新气象,是干部、群众的可贵探索,是农村的美好前景。从今天开始,本报将陆续刊登来自基层的鲜活、生动、感人的报道。

在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的许多农户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正房里悬挂的书画、剪纸、画屏等艺术品了。“书为至宝一生用,心作良田万世耕”,“风展红旗如画,阅尽人间春色”,“养十年豪气,破万卷诗书”,这是记者随手抄下的几副对联,笔锋豪放,意境深远。而春夏秋冬的景物画和梅兰竹菊的花鸟画,则显示出高雅的艺术情趣。

旬邑县农民何以有如此雅兴?原来,这个位于渭北高原上的国定贫困县,曾长期被贫困所困扰。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利用自然优势大力发展苹果产业,建成了“全国园艺产品出口示范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果品)生产基地”。其中,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给他们许多智力支持。去年,全县苹果人均达到1.5亩,总量达到35万亩,果农人均收入达到2326元。小苹果变成大产业,托起了全县的经济、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农民有了钱,就开始追求生活质量、讲究生活品位了。旬邑县县委书记郑光照告诉记者,县委、县政府从实际出发对全县187个行政村进行了科学规划,将住房、道路、供水、排水、电线、电话线、有线电视线等一次规划到位。而是否建、何时建、全由群众自己做主。政府既不勉强,也不搞硬性指标、大包大揽。因而,这几年旬邑县农村建新房的很多,却很少有借债盖房的。滥建乱建的问题解决了,土地也节省出来了。近3年,全县复垦旧庄基地11000亩,增加耕地7000多亩。

许多从山坡、沟边搬到宽敞漂亮的新居的农民,干的第一件事就是用自己喜爱的艺术品装点自己的房子。一时间,知名的、不知名的书画家的作品纷纷走进了旬邑县的千家万户。

农民真心喜欢诗歌和书画作品。只有初中程度的杨宗平说:“这些作品既好看又能激励人。”他会背20多首古诗,不仅知道李白、杜甫、白居易、李绅、陆游,而且当场背诵古诗给记者听。他告诉记者,每逢风雨天或节假日,他就在家练习书法,书写古诗。他特别敬佩村里的一个高中毕业生:“人家会背的古诗才多呢!”

杨宗平的想法很有代表性。很久以来,人们都以写一手好字为荣耀、以有艺术修养为目标。喜爱诗歌、喜爱书法、绘画、剪纸,在旬邑县渐成风气。每年的书法、绘画、剪纸、刺绣、唢呐、面艺比赛越来越多,每种比赛都有很多人参加,其中多数是农民。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家在一些村庄比比皆是。伴随着书画爱好者的增多,当地民间书画作品的收藏也越来越热。

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樊莉霞告诉记者,旬邑县去年成立了书画学会,一下子发展了许多会员。县财政专门拨出专款给予扶持。

旬邑县农村的生活水平,真的越来越高了,农民的日子,过得也越来越有品位了。旬邑县有位农民这样描述他们的生活:“村庄美,庭院净,绿树红花相辉映。沼气炊具太好用,卫生厕所真卫生。柏油路修到家门口,自来水流到锅里头……你说我们比城市还差什么?”

记者问了许多农民,他们都对现在的生活感到很幸福、很知足。但是,旬邑县县委、县政府的

建 设 新 农 村

领导们仍不满足:他们要继续扩大苹果面积、提高果品质量,他们要加快村庄道路硬化、沼气推广、旧村改造步伐,他们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加大精神文明建设力度。新农村建设刚刚起步,该干的事还有很多、很多。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