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总目标
三峡大学成功组建后,结合地方性综合
结合各学院的实际情况,参照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要求,各学院有针对性地提出更为具体的培养目标:土木水电学院作为三峡大学实力最强的学院之一,提出依托三峡工程等大型现代化水电工程,坚持以科研为源,以工程为本,为水利水电行业一线培养具有现代工程意识及较强动手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据了解,在中西部水电行业里,有约30%的技术骨干、工程师、部门领导毕业于三峡大学。
文学院提出培养“实学性”应用人才;政法学院提出培养“实务性”应用人才;艺术学院提出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实用性”应用人才等。细致的人才培养犹如庞大的根系,为三峡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提供了充分的养料,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五元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突出人才培养特色”。为努力构建“实验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设计(论文)―课外科技创新―社会实践”五元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学校明确规定各专业除实验课程外,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不得低于30个学分,各类“素质与能力”的课外学分不得少于10个,并实施“两长一短”三学期制。据统计,42个四年制专业中有37个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在30周以上,占82.2%。教务处马克雄处长说:“我们对各学院要求一定的实践比例,也允许突破学分,但是突破部分必须主要用于实践。”
持续加大了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力度,每年新购置教学仪器设备费用均超过1700万元,增长率均大于21%。现有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6663元,拥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6个,用于本科教学工作的实验室(实验中心)44个,内设功能实验室104个,保证各专业实验开出率均在99%以上。学校出台《三峡大学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试行)》,对校级实验中心以及有条件的学院实验室面向本科生开放作了明确规定,以便于学生将好的创新思想转化为成果。
《三峡大学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管理办法(暂行)》等规定为学生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提供制度保障,也为以后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大赛、数学建模大赛、“挑战杯”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等国家级大型赛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在校科技创新上的锻炼,现在我冲击全国赛事更加有信心了。”电气信息学院的一位学子如是说。
多样化的实践教学推动人才培养
“我们的实践不是像以往孤立地依附于教学,我们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是两条线,通过开始的技能训练过渡到后来的综合性训练,从而形成整体系统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校长刘德富笑着解释了奥妙所在。这种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采用的是分层次上升式培养,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由浅至深,在掌握实验的基础技能之后通过综合性训练慢慢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轻松而自发地参与实践。
学校建立数学建模实验室、电子设计与创新实验室等开放性实验室,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建模、电子设计等竞赛;建立公共管理实验室、人生发展设计工作室,开发证券投资模拟系统等虚拟实验,积极探索大文科类专业开放性实验室与校内实践场所的建设途径。政法学院还开设了模拟法庭,学生在模拟法庭的司法角色中得到学习和锻炼,扭转了重实体、轻程序等不良倾向。
学校现已建立了包括三峡开发总公司、葛洲坝集团、清江开发总公司等大型企业和地方政府部门、卫生、教育等单位在内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154个。一位文学院的学生说:“完备的实习计划可以免去平时社会实践中的很多风险,而且可以从全方位得到真正的锻炼,对我们毕业前的学生来讲是一次蜕变。”各学院积极推行产学研合作教育,建立实习实践教学研讨会制度,经济与管理学院、医学院等每年组织召开一次产学研教育教学或实习实践教学研讨会,与各实习、实践教育基地共同探讨实践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