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选是当代毕升,更是当代名师。
身为名人的王选有一串串闪光的头衔,但唯独对“老师”这个称谓看得比其他任何名誉都重。他最常用的名片是“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所教授王选”。他不止一次地说:“这张名片是永恒的。”这从一个侧面突出地反映出王选淡泊名利、甘为人梯的精神境界。
君子重
王选的境界来自于对祖国文化的热爱,来自对汉字印刷现代化事业崇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一个人,有了远大的志向,才能有不平凡的作为。他常对自己说:“‘伏枥老骥’最好用‘扶植新秀,甘做人梯’的精神实现自己‘志在千里’的雄心壮志。”王选的志向是远大的。他的志向就是让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明在新技术条件下发扬光大,就是让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跟上新技术革命的步伐,顺利进入信息时代。在他看来,这个伟大的事业远远高于个人的名利地位。
王选的境界来自于对事业超乎寻常的远见。王选是他那个领域的执牛耳者,有着无可争辩的权威。但他没有陶醉于此,他的眼光放向更长远的未来。他经常问自己,更远大的未来在哪里?于是,他看到了自己的局限性。正是对事业前途的关注和清醒认识,使他摆正了个人在事业中的位置,在自己精力已大不如前的时候,把希望寄托在年轻人身上。
王选的境界来自于对人才重要性的清醒认识。世界各国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高新技术企业竞争日趋激烈。百年大计,重在育人。只有把事业的发展寄托在青年人身上,把重担大胆地放在年轻人的肩上,事业才能兴旺发达。他在对青年人才的培养、选拔、提携、使用方面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王选不仅有高尚的境界和远见卓识,而且,像所有名师一样,富有识才之智,爱才之心,用才之道。他识才:一旦发现谁有某一方面的突出素质,便牢记在心,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他的才能充分发挥出来;他爱才:弃小瑕,看主流,关心备至,甘为人梯;他用才:创造条件,使年轻人能进入某个领域研究发展的最前沿。他的身体力行,为其一手开创的事业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也为教育界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科技兴国,教育为本。培育人才,教师为本。如果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以王选为榜样,在教育岗位上发扬这种以提携后学为己任,甘为人梯,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精神,志存高远,以德育人,开拓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就大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大有希望!
(从15日至今,本报先后刊出系列通讯《王选:知识分子的楷模自主创新的典范》赤子篇、先驱篇、挚友篇、良师篇及其系列评论。现暂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