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重视电视的公益作用

2006-05-19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近年来,我国电视事业快速发展,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也有少数电视台的电视节目出现了泛娱乐化倾向。他们为了迎合一小部分人的口

味,不惜播放一些媚俗、低俗甚至庸俗的东西。笔者以为,这些人缺少的是一种真正为主流老百姓服务的公益精神。

由全民娱乐的浮华转向全民关爱的现实和深刻,或许是电视发展的趋势之一。其实一些电视台已经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凤凰卫视早在2004年就开始与中华慈善总会合作成立了凤凰慈善关爱基金,专门关注弱势群体。星空卫视下的Channel[V]在两年前就开始投入到“超级明星关爱特殊奥林匹克”的系列公益活动中。江苏卫视正在打造“以资讯为核心,情感为特色”的频道形象。素以娱乐闻名的湖南卫视也开始向“以公益为特色的综合频道”转型。这样的趋势甚至发展到了民营的电视制作机构:2006年伊始,嘉实传媒――这个当年中国第一家民营传媒,率先将自身的发展战略转向“关爱”媒体的方向延伸,通过和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等社会组织合作,初步构建了一个“关爱”平台――形成电视台播出机构、公益组织执行机构、观众参与群体、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之间的一种良性的互动。

不可否认中国传媒界在公益方面做过很多事情,但却没有形成大的规模,没有把公益当成一种事业来发展,持续性并不是很强,往往只有遇到重大的自然灾害时才会在各种大众传媒上出现公益性的节目及义演、募捐等。而且更多的电视人把这样的内容作为一项负担性的工作来做,并没有意识到公益精神背后巨大的观众资源和商业开发的价值。其实,民众对参与公益事业一向有着极高的热情,从前不久的“小欣月”事件可以看出,只要传媒进行引导,大部分的民众都愿意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其热情似乎也并不亚于“超女”中的狂热参与者。

但为什么公众传媒力量总是更多地关注类似“超女”这样的事件,而不是让大众、让社会弱势群体感到温暖的公益关爱行动呢?我想其中除了近年来娱乐化“泛滥”以外,也与我们的媒体从业者还没有具备“公益”意识有关。“小欣月”是幸运的,几千人为了一个小女孩的简单愿望,共谱了一曲关爱之歌。而又有多少像小欣月一样的人需要得到社会的关爱呢?如果传媒能更多地关注我们的社会,关爱更多人的人生,那么无论是受益人还是整个社会都会感到一种温暖,而这样的关爱比单纯的娱乐要有意义得多。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