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8日是第30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博物馆与青少年”。 博物馆乃文化、历史、成果、知识之聚集,是人们学习、认识、欣赏人类文明发展及自然环境的场所。在1974年6月召开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第11届会议上,博物馆被认定是“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机构”。值此博物馆日,本报推出“国外博物馆巡礼”系列报道,以期吸引读者对博物馆事业的了解、参与和关注,并为我国博物馆事业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
国外博物馆巡礼 |
英国人喜爱博物馆可说是到了沉迷的程度。都市乡村、各行各业,只要可能,都会建立博物馆。伦敦的博物馆更是五花八门,难以胜数,可与教堂比肩,这个世界大都市可谓是名副其实的世界博物馆大都会。大英博物馆、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世界最大的实用美术与设计博物馆)、泰特现代艺术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科学博物馆、国家美术馆、大英图书馆、帝国战争博物馆、国家航海博物馆这些著名大型博物馆每天都是游人如织,而更多散落在街头巷尾的小型博物馆每每也能以其独特的展藏吸引来好奇和痴迷的参观者。根据英国国家统计局的数字,2003年仅伦敦九大博物馆的参观人次就达2700万。
崇尚知识和文化是英国的一大特点,这是博物馆遍地开花的肥沃土壤。记者在此间参观博物馆时发现,博物馆之所以吸引人还有几方面原因。首先,除特别展览另外收费外,各大博物馆近两三年均免费开放。过去,尤其是在20世纪80年代,撒切尔政府倡导经济私有化,鼓励博物馆视藏品为商品,收取门票并不时涨价,认为这是适应市场经济的表现。1997年布莱尔新工党政府上台后实行新的文化政策,建立国家遗产彩票基金,通过彩票基金和政府直接拨款,补贴博物馆因停售门票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对免费开放,英国政府分三个阶段进行。1999年4月,所有儿童免费,这使当年的儿童参观者增加了五分之一。2000年4月,退休人员免费,老年参观者当年激增40%。2001年8月,国会通过政府的提案,凡被政府指定免费向公众开放的国家博物馆,其增值税全部返还,从而迈出了博物馆免费开放的关键一步。今天,各大博物馆资金主要来自政府拨款,政府2003年的拨款约为5亿英镑;其次靠社会、公司和个人捐助;再次靠举办各种活动和特展的收入。公立博物馆一般都登记为慈善机构,享受各种税收优惠。各大博物馆具有多元化的市场,与许多社会机构建有伙伴关系,地处城市中心,有多种资金来源,故能免费开放。而众多的小博物馆并不具有这些条件,也就难以免费开放。此外,各大博物馆全日开放,有的一周中有两三天开放到晚上10点,有的博物馆还搞夜场。这些博物馆多在市中心,公共交通非常便利。这样的天时地利为人和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英国各大博物馆的收藏和展品齐全。大英博物馆有一百多个展厅,展品宛如一部浓缩世界文明史。科学博物馆的展品覆盖了几个世纪以来的科学发展成果,从早期的蒸汽引擎到火箭等最新科技奇迹的研制、演进都有详尽的展示。布展不是板起面孔说教灌输,文字、实物标本、模型图解、音像、展室布置很容易使参观者融入其中。
突出参观者与展览的高度互动性是各大博物馆的共有特色。除了多种语言的语音导览装置,博物馆还尽量缩小参观者与展品之间的时空距离。自然历史博物馆特别设置了一个超市情境,使游客可感受1995年日本神户大地震的威力。科学博物馆提供的发射台可使儿童亲自操作电浆球,游人还可到模拟飞行驾驶舱亲自操作。在海洋博物馆,游人可尝试掌舵出海的体验,跟着影片一起重回泰坦尼克号场景。在大英博物馆,游人可以触摸古埃及的石雕、中国战国的钱币和古希腊的砖。在格林威治天文台,游人可以操作古人的天象仪为自己在茫茫大海中确定方位。这些都极大增强了博物馆的吸引力。
重视儿童,寓教于乐也是英国博物馆的特色之一。在英国,博物馆被视为最重要的教育机构之一,参观博物馆历来是英国中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各博物馆为此不遗余力。有的博物馆有专门为儿童制作的语音导游,开辟动手和科学实验室,派专人指导。各博物馆纷纷推出为家庭和孩子举办的讲座等专场活动。今年,在伦敦博物馆举办的古罗马人发明的展览中,孩子们可以动手操作织布机、印刷机,学习架桥。在维多利亚-阿尔伯特博物馆中国馆中,孩子们可制做中国古代新郎的帽子和镇鬼面具,寻找12生肖。剧院博物馆让小孩化妆,穿各种戏装,拿着道具,扮演名剧中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视博物馆为乐园,喜欢去那里不断接受知识和文化的熏陶。(本报伦敦5月18日电)
大英博物馆外景
参观者在大英博物馆体验古罗马奴隶劳动。图片均为郭林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