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踩着文博会的鼓点,山东迎来了文化产业发展的春天。自去年年底,省委省政府决定筹办2006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以来,短短四个月时间,山东省已注册成立各类文化企业1000多家,许多省外、国外企业及个人,纷纷前来考察了解,在山东投资发展文化产业。
产业发展来自观念更新,山东省从一开
观念一变天地宽,市场活水滚滚来。山东将在6月16日至18日举办文博会,这期间将举行20场文化活动、23场文艺演出、50场“大戏”、8个高层论坛,在媒体和户外组织一系列的宣传活动。这些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各异,涉及面广、影响面大。但是,这一切都不需要政府出钱,而是坚持依靠市场来实施。目前,配合文博会举办的2006年山东城市形象大使大赛,就由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出资,已经顺利开赛。现在,文博会期间举行的几个大型活动,都已确定合作伙伴。文博会开幕式大型晚会由鲁信集团支持,闭幕式晚会由曲阜一家公司承办。文博会通过提名、协作、承办等多种形式,已融来了大量所需资金。
市场文化运作改变了旧传统、旧做法,引发了一切思想的“裂变”和要素的“重组”,为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开辟了道路。作为“相约文博会,做好东道主”泉城文化系列活动的重头戏,“泉城文化社会办”项目洽谈会,4月7日在济南泉城广场举行签约仪式。洽谈会搭建了企业及社会各界参与文化产业的平台,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资金和市场因素,拓宽了政府管文化、社会办文化、企业办文化的渠道,推动了济南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本届洽谈会完成或达成协议的项目137项,资金总额达2.56亿元。淄博市乘此契机,在全市范围开展新一轮思想解放大讨论,其中一项重要任务是解决对发展经济目光狭窄、对文化产业认识不到位的问题。通过大讨论,全市干部群众一致认为,淄博历史文化精深厚重、革命文化优势明显、现代文化十分丰富,发展文化产业大有可为。于是,制订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做大做强媒体传播、出版发行、文化旅游、文艺演出、文化体育、文博会展、文艺产品制造、民间工艺等九大产业,建设特色鲜明、品牌名优、设施先进、产业发达的文化强市。
文博会激活了山东省各种文化要素。目前,文博会项目办公室已接受全省申报文化产业项目1100多个,招商总金额在不断增长。许多地方、部门、企业把申报文化产业项目,当做布局谋篇、抢占战略制高点、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大好机遇。其中一个显著特点是申报大项目多,50亿元以上项目1个,20亿元以上项目4个,10亿元以上项目9个,1亿元以上项目188个。另一个特点是申报内容产业项目多,图书、报纸、期刊、音像、电子出版物,广播、电视、电影节目制作与发行项目申报近200个。三是大公司大集团和民营企业投资多,在已达成签约意向或已签约的项目中,90%以上的投资来自大公司大集团。其中既有来自省内各市和国内十几个省市区的投资,也有来自韩国、日本等多个国家的资金。由于大企业和民营企业投资文化产业项目增多,它们的市场化运作形式,悄然改变居民的文化消费形式。市场化运作有利于出精品,市民愿意花钱看好节目,必将推动山东省文化市场迅速发育和壮大。